首页 > > 59

張敬偉:低油價時代石油戰不可持續

2016-01-19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繼上周末國際油價跌破30美元之后,本周一(1月18日),布倫特原油亞市早盤3月期貨跌約5%,跌破28美元關口。這是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進入“跌勢周期”來的新低點。

  隨著伊核問題全面協議近日正式執行,美歐等解除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國際原油市場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石油輸出國。按伊朗石油部長賈瓦迪所稱,在制裁解除一周內,伊朗將日均增加50萬桶的出口量,6個月內還將額外再增加50萬桶/日。

  在國際原油市場嚴重供過于求的情況下,伊朗再加入供方,給全球原油市場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原油價格進入“2時代”并不令人意外。

  低油價時代維持了一年多。OPEC(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均承受了嚴峻壓力。作為OPEC的“老大”,沙特一直不承諾減產,曾有機構預測油價低于20美元,沙特將破產。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更是難以承受低油價之痛。現在,沙特雖然財力大減,不得不在新年之初實施財政緊縮計劃。這一計劃包括消減能源、水電補貼,限制公共部門工資,加大稅收及擴大資產私有化。

  由此看來,沙特政府似乎寧愿“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也要將“不減產”進行到底。看上去這相當不理性,背后卻隱喻著以沙特為首的OPEC要和俄羅斯、委內瑞拉等非OPEC產油國,以及美國所代表的油頁巖國家博弈到底,以獲取戰略性的全球原油定價權。

  沙特石油部長多次強調,沙特能夠維持長期的低油價。但現實是,俄羅斯在低油價和盧布大幅貶值的雙重壓力下,也并未陷入絕境。數據顯示,按照日均1020萬桶的產量和40美元/桶的價格,沙特2016年的財政收入要比2015年的實際財政收入下降15.5%,而較2015年的計劃財政收入下降29%。但假如油價維持在“3時代”或更低呢?沙特財收的壓力和改革帶來的民生反彈,將是這個中東國家必須考慮的現實難題。

  再看俄羅斯,低油價讓俄羅斯經濟陷入寒冬,但該國還是維持了5.5%的較低失業率。OPEC的報告顯示,俄羅斯2015年GDP收縮3.2%,今年有望溫和增長0.3%。

  再看美國,這個全球唯一的超級大國在2015年可謂“滿血復活”——美聯儲在2015年底加息,美國進入貨幣政策正常化通道。按照預期,2016年內美聯儲可能加息4次。作為油頁巖大國,美國日前還取消了長達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

  由此可見,OPEC以低油價狙擊俄羅斯和讓美國就范的策略并不成功。

  這是一場看不到希望的消耗戰。沙特已經遭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困局。沙特產業結構單一,除了開采原油、出口原油以外,別無其他的產業根基。盡管石油儲備豐裕、采油成本低廉,但原油價格的跌跌不休也是這個石油富國所難以承受的。加之沙特周邊局勢復雜,與伊朗關系不睦。沙特及其OPEC伙伴還能苦撐多久,值得關注。

  俄羅斯雖然為低油價嚴重拖累,但其除了賣油,還能賣武器。美國更不必說了,即使其關閉一部分油井,也不至于對美國經濟傷筋動骨,也不會影響到美國的能源安全。美國取消石油出口禁令,已經發出了陪OPEC將這場原油戰爭進行到底的信號。

  從全球市場的不景氣看,沙特等OPEC國家不減產原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全球經濟處于下行周期,包括原油在內的大宗商品需求緊縮,買方市場的現實決定了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產油國只能痛苦地等待全球市場的好轉。

  對于OPEC國家而言,不減產還能靠原油出口量支撐國家運行,若減產則可能導致一段時間內收入銳減,使國家財政陷入休克式危機。

  OPEC國家和俄、美的石油戰,未來恐怕不可持續。伊朗加入全球原油市場,短期內只會對伊朗構成利好——該國被西方制裁太久,取消制裁后的出口猛增,即便是在價格偏低的市場下,也能在短期內增加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