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2

中海地產內斗風波細節被曝光,千億老大哥陷入變革煩惱

2016-02-01
来源:中國經營報
  2016年1月19日,中國海外發展(00688.HK)發布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兼總裁陳誼因需要投放更多時間于其他事業發展及個人事務而辭職。緊接著1月20日,中國建筑宣布,因年齡原因,中海地產前任主席孔慶平光榮退休。
 
  近年來,中海高管離職頗多,出走高管不乏地方公司總經理,包括杭州分公司總經理張旭忠、南京分公司總經理李宏耕、廣州分公司總經理毛文斌、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張澤林、寧波分公司總經理童建良等。
 
  作為地產界“黃埔軍校”,中海地產的人事變動向來備受矚目,在中海系整合之際,老將們紛紛離去,是管理模式出現問題?還是權利分配失衡導致內耗嚴重?此次陳誼的辭任再將這家央企推上了風口浪尖。
 
  人事風波又起
 
  “整合對每一個中海員工的選擇都有兩個:一個是怎樣去適應這個變化,然后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一個是抗拒變化,選擇離開。” 孔慶平的這句話似乎有幾分預言的意味。
 
  2013年8月6日,孔慶平卸任了中海地產董事長,原行政總裁郝建民接替其位,成為第三代掌門人。
 
  擺在郝建民面前的除了1400億港元的銷售目標,還有中建地產與中海地產重組的“攤子”。在2013年中期業績會上,中海宣布其控股股東中建集團擬將中國建筑房地產事業部、中國中建地產有限公司,以及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運營的房地產發展業務注入中海。郝建民無疑接下了這個“攤子”。
 
  據了解,中國建筑旗下共有3個主要地產平臺:中海地產、中海地產旗下的中海宏洋地產以及中國建筑旗下其他的地產企業,包括中建股份地產事業部、中建地產、中建國際等。從區域和業務劃分,中海地產主攻一二線的中高端住宅,中海宏洋與中建地產均主營三四線城市,而中建國際的業務主要是基建及部分內地的保障房項目。
 
  按照當時中建集團方面宣布的整合思路,為避免同業競爭及應對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將只保留中海地產,并將所有地產業務整合到一個平臺。
 
  直到2015年3月,中海地產發布公告表示,其控股股東中建股份擬將其持有的30個相關物業項目正式注入中海地產。彼時,持續兩年的中建系整合正式落定。中建地產原掌舵人陳誼帶著中建地產338億元的“見面禮”敲開了中海地產的大門,隨著這部分資產整體注入中海地產,陳誼獲委任為中海地產執行董事、總裁。
 
  對于陳誼來說,這也許并不是一個輕松的決定。陳誼離職后,在一封長達1600字的感謝信中寫道“自己忠義二責已了”,字里行間透露出不舍與無奈。
 
  重組大幕下的變局
 
  一山不能容二虎,在中海地產這座山頭,郝建民早已劃好自己的領域。在陳誼任職總裁期間,郝建民仍兼任著行政總裁,這一方式顯然與港交所相關規則不符。根據港交所規定,主席與行政總裁不應由一人同時兼任,但郝建民卻并沒有放手的意愿。
 
  盡管委任總裁,但陳誼在中海唯一能夠分管的領域,是海外地產業務——該業務僅有美國紐約一個商住混合項目。他最初是通過中海的投資拓展部管理美國公司,但投資拓展部在2015年底被郝建民裁撤掉。
 
  同時,郝建民也在低調架空陳誼所代表的原中建地產系人員。有消息指,整合過去的采取降半級錄用,待遇跟著級別走,這種方式導致當時大多數中建人員被迫離職。在外界看來,一方面無實權,另一方面被極度“邊緣化”,陳誼的出走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在陳誼之前,已有中海地產美國公司副總裁朱明輝,營銷公司董事長曲詠海,中海地產原助理總裁、副總建筑師范逸汀等多名高管辭職。去年10月,郭勇及闞洪波辭任中海執行董事職位。
 
  然而,這一系列的高層變動并非偶然。這與郝建民從2014年起在中海內部掀起的一場改革有關。中建地產并入中海地產過程中,中海地產同時進行的是公司組織架構與管理決策的調整變革。從2013年年底開始,中海地產舍棄已實行多年的區域化制度,改為大部制縱向一體化管理,由區域管理模式轉為總部集權的垂直管理模式,分別成立了銷售公司、工程公司和地產運營公司,3家公司各司其職,由總部直轄。通過實施總部垂直管理,在對各地方公司高層削權。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垂直管理模式本質上是不太鼓勵區域公司或者基層自主創新商業模式或經營模式,一定程度上也是中海希望以提綱挈領的方式來抓業績。包括銷售公司、工程公司和地產運營公司或被認為三大業務支柱,所以會采取此類模式進行管理。
 
  而在公司總部,中海地產核心管理層對公司的決策和管控也在集中。接任后的郝建民立刻成立戰略管控委員會,他從原設計部、財務部、合約部抽調了十個人,并親自擔任委員會的主任,郝建民還找來了自己任職中海北京公司時的財務總監林曉峰擔任這個委員會的具體負責人。
 
  這個部門在成立后大權獨攬,掌管著中海幾乎大部分項目策劃、項目定位、設計方案、利潤指標和工期。與此同時,中海成立的營銷公司和工程公司,華南區域原負責人曲詠海擔任營銷公司董事長,工程公司則由闞洪波負責,他們都劃歸戰略管控委員會直接管理。
 
  “成立戰略管控委員會,或是對區域管理制度不信任,對于相應的效率和效益都不滿。”嚴躍進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一方面加劇收起區域自主權,另一方面,集中總部核心管理層的決策權,郝建民逐漸形成絕對掌控的同時,也為人事巨變埋下隱患。
 
  業績不達預期
 
  中海系重組大戲開始之際,業界普遍認為,中海將即刻超越萬科坐上房企老大的位置。然而,從進行托管至今,中海系構建“航空母艦”超越萬科的預言非但沒有實現,反而在銷售業績與萬科的差距越拉越大。
 
  2013年,郝建民接任中海主席之時,公司銷售金額為1170億元,中海首次進入千億梯隊,在排行榜中位居第五。彼時,同時進入千億梯隊的還有萬達、碧桂園及恒大,恒大地產以1082.5億元的銷售金額位列其后。
 
  根據克而瑞聯合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發布的《2014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萬科以2120億元位居榜首,而恒大則增長至1376.3億元,中海以1152億元的銷售金額被甩在了第七位。
 
  數據還顯示,2014年前10月,綠地、萬達同比增長超過30%,萬科、恒大、碧桂園同比增長也都超過15%,保利同比增長略低,唯獨中海同比下滑了兩個百分點。
 
  近日,克而瑞研究中心發布了《2015年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TOP100》排行榜顯示,萬科以2627億元的絕對優勢雄踞榜首,恒大地產和綠地集團緊隨其后,2015年分別完成了2050億元和2015億元的銷售額,中海以1492億元位列第五。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僅從2013年到2015年時間,中海和萬科之間的銷售額差距拉出了近乎一倍。另一方面,2015年中海也被后來居上的恒大遠遠超出500多億元。
 
  顯然,中建地產的加入并未給中海帶來“如虎添翼”的效果。盡管中海還是在利潤率方面保持了一貫的穩定性,但也有分析認為,托管前期分散更多中海地產的精力,這或許影響了中海地產自己的發展。
 
  除了銷售業績的直觀表現之外,中海在其他領域的嘗試也并不順利。有報道稱,中海在重慶、西安等地做的養老地產,普遍都遭遇滑鐵盧,盈利并不理想。
 
  針對以上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聯系中海方面進行采訪,然而截止到發稿日期,對方并未給出明確回復。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