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3

国内车企“竞赛”无人驾驶 涉足智能交通

2016-03-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無人駕駛汽車、智能網聯汽車、輪式移動機器人……無論叫法如何,智能汽車掀起的研發熱潮已經不可阻擋,與此同時,國內自主品牌車企也在智能化的高速路上展開了激烈的競逐。

 
  根據業界的定義,無人汽車的專業技術表述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具備復雜的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和執行等功能的汽車。
 
  誰領風騷
 
  撇開目前互聯網巨頭大舉進軍智能汽車領域不談,先來掂掂國內車企的“斤兩”。從時間上看,曾經生產了新中國第一輛汽車的中國一汽,如今再度率先投身“互聯網智能汽車”技術研發。
 
  2006年,一汽集團和國防大學合作研發,在紅旗旗艦車型基礎上完成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樣車。讓中國汽車工業大開眼界的是,2011年,在國防科技大學自主研制下,一汽紅旗HQ3無人車首次完成了從長沙到武漢286公里的高速全程無人駕駛實驗。
 
  2015年起,一汽開發第二代智能互聯產品,在繼承一代產品環境感知傳感器、線控底盤、發動機、變速器基礎上,增加通訊模塊和線控轉向模塊,以實現可視范圍手機招車、汽車自動行駛、全自動泊車、全自動跟車駕駛等迭代功能。2015年4月,中國一汽在上海車展上正式發布了“摯途”技術戰略,向外界交出了一份立足未來十年的一汽互聯智能汽車技術戰略規劃,并成為國內首家以實車展示互聯智能汽車技術的汽車企業。根據一汽集團的互聯智能汽車“摯途”戰略,其自主研發的智能互聯駕駛系統中,手機叫車、自動泊車(包括垂直和平行車位)和編隊跟車功能有望于2018年搭載在下一代的紅旗H7上。
 
  進入2016年,長安集團無人駕駛技術實力引發了業界極大關注,上市公司長安汽車擔當重任。據介紹,長安汽車制定了“654”智能化戰略,即打造六大體系平臺、五大核心技術,分四個階段逐步實現汽車從單一智能到全自動駕駛。目前已掌握智能互聯、智能個性化、智能駕駛三大類60余項智能化技術,特別是結構化道路無人駕駛技術已通過實車性技術驗證。
 
  記者從公司方面獲悉,2016年4月,其改裝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從重慶出發,沿高速公路駛向北京,參加北京國際車展。這次長達近2000公里的由南至北的實地路試,將使得長安汽車成為中國首個實現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汽車企業。按照集團的規劃,未來5年將斥資40億元用于無人駕駛等前瞻科技的研發。集團目標是,2020年全自動駕駛產業化應用。
 
  技術分級
 
  在業內,對無人駕駛的境界是有技術支持劃分的。根據資料,目前大致分為四個層級。
 
  第一層級被稱作“常規的駕駛員輔助系統”,技術是車道偏離警告、正面碰撞警告和盲點報警系統等。這些技術能為駕駛員在駕駛時提供必要的信息采集,在關鍵時候,給予清晰的、精確的警告;第二層級是“半自動駕駛技術”,技術表現為緊急自動剎車,緊急車道輔助等。在駕駛員得到警告后,仍然沒能做出相應措施時,這些半自動駕駛系統能讓汽車自動做出相應反應;第三層級是“高級自動駕駛系統”,能在駕駛員監控的情況下,讓汽車提供長時間或短時間的實現自動控制行駛;第四層級是“完全自動駕駛系統”,也就是在沒有駕駛員監控的情況下,汽車可以完全實現自動駕駛。
 
  據業內稱,在自主品牌車型的高配置車型上,目前基本都帶有“常規的輔助駕駛系統”,因此,第一層級已經普及;而“半自動駕駛技術”處于積極普及的過程之中。顯然,第三和第四個層級屬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資料顯示,這一系統包含了精密傳感技術,比如雷達技術、紅外技術以及圖像技術、車聯網技術等多方面。其中,紅外技術現階段識別度只能達到70%,而其他技術的識別度和感應度還沒有達到在不同的應用場景都安全可靠的程度,這些都成為目前全球產業內技術研發的攻關難點。
 
  記者注意到,國內汽車廠商確立的全自動駕駛產業化應用時間,多數定格在了2020年。這或許與國家政策相關。
 
  在《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初步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及生產配套體系;到2025年,掌握自動駕駛總體技術及各項關鍵技術,建立較完善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生產配套體系及產業群,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目標。”
 
  借助外力
 
  盡管還有頗多難關需要攻克,但是無人駕駛技術的日趨成熟以及作為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是誘惑著各家車企投入其中。正在舉行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就表示,無人駕駛汽車是一件必然要發生的事情。
 
  據悉,吉利控股集團的自動駕駛技術戰略是以沃爾沃為龍頭,希望在未來2至3年推自動駕駛車。李書福稱,沃爾沃已將自動駕駛從實驗階段推進到量產階段。XC90是全球首部帶有高度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全新S90轎車已實現時速130公里自動駕駛。
 
  北汽集團通過與樂視合作,加速無人駕駛汽車研制進程。樂視將為北汽提供互聯網智能汽車智能系統、EUI操作系統、車聯網系統,北汽則貢獻乘用車的整車、研發能力,雙方共同打造智能汽車生態系統。據悉,北汽在推進汽車智能化發展方面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智能駕駛,一個是互聯服務。在這個戰略指導下,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福田牽頭成立了“北京汽車物聯網產業聯盟”,冀望打造中國最大的商用車物聯網平臺。
 
  上汽集團在自動駕駛領域則選擇“結盟”中航科工。該集團擬在5年內實現結構化和部分非結構化道路的自動駕駛;未來10年實現全環境自動駕駛的目標。據悉,上汽正在自主研發二代MG iGS。目前,上汽拿出的引導系統iGS經過路試鑒定,可以初步實現遠程遙控泊車、自動巡航、自動跟車、車道保持、換道行駛、自主超車等功能,只要時速穩定在60至120公里的工況范圍內,這些高級功能都能安全地在無人狀態下進行。
 
  比亞迪在無人駕駛技術研發上有多方面合作:其與百度的合作將獲得精密的地圖數據支撐;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通訊研究院(I2R)簽署的技術合作開發協議,不僅涉及聯合研發車輛的自動駕駛技術,還包括研發根據實時車況、路況等對無人駕駛電動車隊進行智能化的監測和管理,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管理系統,涉足“未來”智能交通。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的無人駕駛戰略系與華為合作,以“三步走”的形式展開:第一步是華為為東風開發WindLink產品,已經運用于東風風神AX7上的9英寸觸摸屏就是雙方共同合作的首款車型;第二步是雙方共同在車輛方面規劃未來合作產品,實現車輛互聯的智能化;第三步,就是最終打造出無人駕駛汽車。
 
  廣汽集團選擇與中科院合作聯手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此前,其展出過一款WITSTAR概念車,根據介紹,該車配備的自主駕駛控制器,能根據已知的導航進行路線規劃、環境信息和車輛自身狀態進行駕駛決策。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