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懲教面面觀

2016-04-11
来源:香港商報

  懲教署社區參與助更生委員會主席 蕭楚基

  有人說監獄是大型社會的縮影,具有一般社會組織形態與分工。我認同之餘,更覺得香港監獄是多元社會的集中地。先跟大家分享一些較少人知的數字。讀者們知道香港監獄的在囚人士國籍比例嗎?原來截至去年底一共有8438人羈押於懲教院所,除了來自本港、內地、臺灣和澳門的在囚人士外,當中有逾1500名在囚人士來自其他國家,數字較前年多出逾兩成,這批外籍囚犯中,來自亞洲的有947名,佔六成二,大部分來自越南、印尼和巴基斯坦等國,其餘有非洲人及其他國家。

  高風險押解隊具實效

  問題來了,原來他們在囚,也繼續鬧事,當中外籍在囚人士違反紀律的人次由前年的578人次上升至去年的725人次。懲教署指他們主要是打架及管有未獲授權物品。在囚人士在獄中犯事,一向都令懲教人員非常忙碌。當中有一種囚犯叫做「高保安風險」,更是重點監管類別。這類在囚人士去年共有504名,其中147人是新囚犯,較前年數字上升三成九,這批新收納的個案中,本地人佔65%,內地及臺灣佔5%,其餘約三成來自其他國家。

  面對他們,懲教署可謂絞盡腦汁,又鑑於囚犯違反紀律行為增加,涉及新收納的高保安風險囚犯和醫療押解的數目又上升。因此署方終於在年初成立常規的區域應變隊,加強執行高風險的押解任務和院所內的緊急事故。

  筆者認為此舉可行,因為能減輕大多數懲教人員的工作壓力,而且重點監管,一方面能起阻嚇作用,也可以及早發現各在囚人士的個別問題,逐一攻破,最終更可能減低煽動式的集體犯事,防止獄中形成更多小集團。

  囚犯公開試表現出色

  只要在囚人士能在獄中安份守己,靜思己過,往往就能找到心靈的出路。對於更生,懲教署從來都出盡全力,早於1999年就成立更生事務處(前稱更生事務科),致力協助在囚人士改過自新,當中教育事項尤為落力。為了年輕的在囚人士,懲教院所一直設有正規的日間課程,由合資格的教師任教,除了傳統科目,更有電腦及商業科目。

  以往曾在懲教院所見識過年輕在囚人士出色的語言能力、工作能力,可見他們在基本知識、語文能力及實用知識方面都得到均衡發展。最令我喜出望外的是,近年都有在囚人士在公眾認可的公開考試,考獲絕佳成績。以2015年為例,共有20名來自壁屋懲教所、歌連臣角懲教所及勵敬懲教所的青少年在囚人士報考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共報考97張試卷。當中高達91卷取得二級或以上成績,佔總卷數93.8%,更有3人分別考獲經濟科5★及5★★的成績,成績非常突出,因這是首次有在囚人士考獲5★★的成績。而這20名考生之中,其中 3名符合入讀本地大學的基本入學要求。而壁屋懲教所的一名考生更取得26分佳績。

  普遍的在囚人士,「重生」出獄後,也各有發展,同時間香港的重犯率(指出獄後兩年內再入獄)也大減。2002年,重犯率是37.9%,2012年則大幅跌至29%。可見入獄不等如踏入死路,只要願意悔改,前路總是光明的。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