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財經透視】中國經濟築底需時

2016-06-02
来源:香港商報

  工人在中航工業(邢臺)卡車總裝車間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

  【香港商報網訊】昨日,國家統計局等部門發布最新數據稱,5月份內地制造業PMI指數為50.1%,高於預期,與上月持平,仍處於榮枯線以上。同日,財新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PMI降至49.2%,較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已是連續15個月萎縮。專家分析認為,官方PMI稍好於財新PMI,說明了中國經濟正在築底,但基礎仍不牢固。未來PMI走勢取決於去產能的力度、外部環境和房地產投資狀況;當前,政府仍須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托底作用,同時輔以穩健的貨幣政策,亦即中國經濟「L型」築底過程中政策支持不可或缺。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經濟復蘇基礎尚不牢

  官方PMI公布后,有分析人士認為,內地制造業目前繼續處於改善區間,在財政加大發力、地方政府積極性提高的背景下,未來經濟有望持續企穩。

  對此,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部分認同。他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PMI連續3個月處於擴張區間,表明中國經濟有一定程度的企穩跡象,但強度仍有限,只能說目前狀態比較平穩,后續還須進一步觀察。從構成PMI的5個分項指數來看,有些表現也不是很好,比如新訂單指數;有些表現尚可,比如生產指數。從大中小三類企業的表現來看,也不盡如人意,中小企業表現尚可,大型企業表現疲軟。所以說,「中國經濟回暖」態勢還不太穩固,這一論斷亦不夠全面。

  同時,財新PMI指數也不支持中國經濟企穩并開始築底的觀點。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新訂單分項跌至榮枯線之下,是財新PMI指數走低的主因。新出口訂單加速收縮,外需疲弱未改。產出、就業等分項基本保持穩定。官方制造業PMI與上月持平,其中出口訂單亦有回落。由於外需萎靡,內需企穩薄弱,制造業短期內下行壓力明顯。財策幣策支持仍是防範經濟加速下滑的必需。

  財新智庫研究分析認為,新訂單指數再次跌落至榮枯線以下,反映客戶需求低迷。一季度中國經濟好轉未能持續,經濟仍在反覆築底之中。政府仍須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的托底作用,同時輔以穩健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出現快速下行。

  數據差異顯經濟脆弱

  由於官方PMI樣本著重於大型企業和國企,財新PMI樣本著重民間企業,樣本的差異使指數本身存在較大差異。有論者認為,財新PMI疲軟與民間投資增速回落相吻合。財新PMI主要調查中小型民營企業,民間投資占據整個固定資產投資的三分之二左右,考慮到基建投資增速仍處持續高位,促使整體固定資產投資依舊維持穩定。這顯示,目前經濟回暖主要靠政府的替代效應所致,民間投資的異常低迷,顯示實體經濟或比表面數據更加艱難。財新PMI相比官方PMI而言更為嚴峻,產出、新訂單、新出口訂單、價格等指數環比紛紛回落,前者已連續15個月處於榮枯點下方,顯示市場需求低迷、企業生產意願不足等窘境。

  官方PMI與財新PMI的較大差異,顯示了中國經濟回暖的脆弱性。經濟「小陽春」雖然難現,但仍不能忽視政府加大基建投資的努力,否則中國經濟或比想像中更加困難,在整個經濟處於相對平穩之時,應促進民間投資回溫,繼續緩解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壓力——畢竟,民營企業才是提升效率與實現創新的主力軍。與此同時,應堅定不移地推動去產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總之,必須在效率與經濟維穩之下尋求微妙平衡,在需求端與供給側搭建聯合機制。

  后市取決於三大因素

  對於未來PMI走勢,連平認為,這取決於三個方面:其一,治理產能過剩。如今,供給側改革才剛剛開始推進,力度并不十分大,盡管中央對未來改革方案的制訂仍會謹慎,但如果未來改革力度加大、涉及面更廣,勢必影響到不少企業,對PMI指數將造成一定壓力,對經濟增長也將造成一定壓力。其二,國際市場狀況。如果如美聯儲所說,未來一段時間美國GDP增速會變得強勁,那麼,國際市場對於中國出口的需求就會增長。因中國在全球出口的份額占到13.8%,為全球最高,毫無疑問外部環境的回暖會促進中國制造業的復蘇與發展。其三,房地產和基建投資能否進一步保持較快增長。從房地產投資來看,估計5月份的投資仍是向上,增速或在7.5%至8%之間,呈小幅增長。連平表示,上述三個因素中,唯有房地產投資走勢可基本確定,故而未來PMI走勢仍難以斷定是否可繼續維持在榮枯線上方。

  事實上,此前央媒刊發權威人士講話指,中國經濟運行總體態勢符合預期,但很難用「開門紅」「小陽春」等簡單概念加以描述;綜合判斷中國經濟運行將呈「L型」走勢,且此「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就能過去的。昨日新鮮出爐的PMI數據表明,上述判斷是有根據的。所幸,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中的供給側改革并不意味穩增長政策轉向,穩健偏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積極的財政政策未來都將發揮更大作用。

  粵制造業PMI連升三月

  廣東經信委昨發布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5月,廣東省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重點企業PMI)為50.7,較上月升0.1個百分點,此為連續第三個月上升。專家稱,數據證明從3月份以來廣東制造業溫和擴張過程得以延續。

  廣東制造業延續溫和擴張

  廣東PMI指數特約解讀專家、中共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廣東PMI指數已連續第三個月居於榮枯線上方,5月份制造業的行業機構和空間結構進一步調整,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電子信息、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傳統支柱產業穩步增長;廣州、佛山、惠州等工業大市繼續領跑,揭陽、湛江PMI也由收縮轉為擴張。

  他認為,3月份以來,廣東制造業溫和擴張的過程得以延續,首先是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一定的增長率,重點項目和重點平臺的建設進度有所提升;其次國內外市場前景逐步趨穩;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特別是「補短板」各項努力初顯成效。

  需求與擴張動能仍不足

  與此同時,5月份廣東制造業的生產量、原材料庫存、購進價格等指數均比上月下降,「三大訂單」中新訂單、新出口訂單指數僅與上月持平,積壓訂單(現有訂單)指數比上月下降,表明廣東制造業市場需求和擴張動能仍略顯不足。

  陳鴻宇建議,廣東要繼續保持對制造業的投資力度,同時堅持不懈調結構,推進制造業智能化和增強企業內生創新能力;繼續深化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突出抓好改善民間制造業的投資環境,加強重點項目的服務保障。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