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高考狀元值得獎勵麼?

2016-07-11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流深

  高考狀元值得獎勵麼?

  又是一年暑假,在高考放榜的同時,各個地市的「狀元」亦隨之出爐。於是,在最近的新聞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各種針對高考狀元的「花樣獎勵」。例如,湖北某市的一家房地產公司就獎勵了該市理科狀元一間133平米的「狀元房」;江西某市的一位考生在確定考入北大之后,竟然受到了包括當地市長、副市長、教育局長等「日理萬機」的官員的抽空接見;而在某地舉辦的「敕封典禮」上,多名狀元們身著錦緞紅袍,騎著高頭大馬,接受演員扮演的「康熙皇帝」的現今封賞,上演了一場奇异的現代版「五子登科」。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每年夏天都會上演一次的戲碼,早已是見怪不怪。

  狀元頭銜有價值

  眼花繚亂之際,卻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狀元究竟是不是真的「狀元」呢?事實上,如果仔細閱讀所有關於「狀元」新聞,我們恐怕會發現,這些「狀元」的稱謂多多少少都有些水分:有些是某市或某區的「區域狀元」,有些是單一科目考出高分的「單科狀元」,有些則是不包括加分項目的「卷面狀元」——早先已有新聞曝光稱,基於不同的計分標準,一個市至少能出4四個「狀元」;考慮到中國的地大物博,縣級行政區域將近三千個,保守推算,中國每年就能有上萬個「狀元」——「狀元」或許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珍稀。或者說,絕大多數的「狀元」都是名不符實,被活生生「打造」出來的。

  說到底,「狀元」之所以層出不窮,完全是在現行的教育機制之下,教育部門、學校與商家和家長的一起「合謀」。一方面,在高考這個評價教育系統成敗的終極指揮棒下,每制造出一個「狀元」,就是教育部門及學校的一分成績,也就意味著更多真金白銀的教育資源、更多優質考生的青睞和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另一方面,對於在「科舉文化」中浸染了數千年的中國人來說,一個「狀元」的頭銜不僅意味著考生家族的光宗耀祖,更是為無數商家提供了一年一度的炒作良機:「狀元小區」、「狀元套餐」、「狀元筆記」、「狀元護身符」等等層數不窮的「商機」,在全社會的「狀元熱」和炒作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利益鏈條。

  別扭曲了讀書的真諦

  也正因為如此,針對各路「狀元」的「花樣獎勵」,不僅鮮有益處,反而會令教育進一步的异化。固然,「狀元」或許「名不符實」,但僅從分數的角度來說,這些狀元的成績仍可謂優秀,值得慶賀。因此也有人認為,無論這些「狀元」的含金量有多大,五花八門的獎勵至少可以鼓勵更多的學子堅持讀書,從而對抗社會上「讀書無用論」的不良影響。

  但如果按這個邏輯推理下去,那是否意味著,如果讀書沒有「中狀元」的希望,讀書就真的沒有用了?是不是讀不出成就,就不應該讀書了?從根子上來說,這仍舊是「讀書為做官」、「讀書為發財」的「科舉思維」,培養出的也只能是如范進之流「讀書為中舉」的「偽人才」。

  事實上,回看中國科舉的整個歷史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的青史留名的,絕少有根紅苗正的狀元。反倒是有媒體報道,湖北的一位高考狀元在上大學后,因為沉迷賭博,最后淪為了盜竊犯而身陷囹圄。這或許說明,從「狀元」到「人才」,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與其一窩蜂的追捧狀元,還不如更多的聚焦那些「已成棟梁」的德才兼備之人。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