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金融監管應轉向宏觀審慎,秦曉吁鑒英模式

2016-07-16
来源:香港商报

     指金融監管應轉向宏觀審慎 秦曉吁鑒英國模式

  7月14日,香港金融發展局(FS-DC)委員、清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授秦曉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發表題為《重構金融監管體系:理念、功能和模式選擇》的演講。他表示,現今中國的金融監管模式已難以適應金融現狀。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進一步改革金融監管體系,而「央行+行為監管局」的英國模式比較適合中國借鑒。在演講之后,秦曉還談到了香港金融市場中一些亂象的產生原因,但他認為,香港的獨特優勢使得其「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會改變。香港商報記者伍敬斌

  宏觀審慎監管成潮流

  秦曉在演講中表示,目前,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可以概括為「『一行三會』的分業金融監管體系」,這一體系已無法適應中國金融行業的現狀,且引發了監管競爭、信息分割、協調困難等問題,在監管工作中存在監管空白,并誘發了金融機構的監管套利。

  中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進一步改革金融監管體系,以加強宏觀審慎管理、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建立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框架為重點。這與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金融監管模式改革趨勢一致。故而要對目前的金融監管進行改革,除了結合中國自身狀况,還有必要借鑒國際的經驗。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都在重新評估過往基於「微觀審慎」的金融監管體系。所謂「微觀審慎監管」是以獨立性假設為前提,即監管當局認為金融機構都是相互獨立的,所以只要保障微觀金融機構是安全的,整個金融體系就是安全的。但隨著金融自由化的進程,金融機構為了追逐商業利益不會主動考慮行為的外部性,這使得風險極易透過金融體系的網狀連結迅速外溢擴散,單一的「微觀審慎監管」已不能保障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所以次貸危機后各主要發達國家都在監管體系中突出了「宏觀審慎監管」的地位和作用。「宏觀審慎監管」不是對「微觀審慎監管」的排除或替代,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更為重要的監管維度,它主要以相互連接性為前提,強化對於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的監管,重視逆周期調節、整體期限錯配的情况,以及對金融系統和金融機構進行前瞻性監管。在具體做法上,各國都賦予央行在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中統籌、協調的核心地位。

  英國模式較適合中國

  對於中國來說,選擇哪種監管模式,要看中國希望達到什麼樣的改革目標。根據既定部署,金融監管框架的改革目標有三: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強化綜合監管和功能監管、建立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監管框架。關鍵詞是:宏觀審慎、綜合監管、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秦曉介紹了目前國際上幾種比較成熟且典型的監管模式,并認為,「央行+行為監管局」的英國模式比較適合中國未來金融監管改革的路徑。英國模式將「三會」的審慎監管職能并入央行,央行下設貨幣政策委員會、金融穩定委員會和審慎監管局,分別負責制定和實施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和微觀審慎監管。同時,央行負責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業綜合統計。央行之外獨立設定金融行為監管局,以體現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的適度分離,并負責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但是,中國金融監管改革的初始條件與英國模式頗為不同,需要權衡改革舊體制和維護新體制的成本與收益。如果完全參照英國模式,需要將現行監管體系打散全面重構,將產生很大的改革成本。因此,改革不能激進照搬別國模式,而應是一個分步走的漸進過程。可以考慮以「一行兩會」或設立「金融協調委員會」為起點,將重點放在加強監管協調和構建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之上,將具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監管移交央行,再在完善宏觀審慎管理的基礎上,實現功能監管,強化行為監管,最終形成類似於英國的「央行+行為監管局」的模式。

  香港地位無可動搖

  在接下來的互動環節,有金融從業者提出香港金融市場老千橫行,金融服務體驗似乎也被內地超過,這似乎也映射著香港金融監管體制問題。對此秦曉表示,香港的問題與其獨特的制度有關。如香港是聯繫匯率制,這導致香港沒有獨立的貨幣政策,所以香港經常變成國際熱錢盯住的目標。另外,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大頭是土地收入,所以政府不需要發債券,故而資本市場大,而債券市場小,不夠規模和交易量,交易的流動性也差。

  秦曉還說,還有一個問題對香港來說是好事,但也會產生一些問題。香港的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越來越多地被非本地的機構占用,比例越來越大,這影響到當地的從業人員越來越被邊緣化。雖然說內地來的亦或是海外來的人才在香港競爭力越來越強是好事,但也會引起一些扭曲的、失衡的社會問題。以上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透過制定新框架下緩解,但是根本解決是很困難的,除非改變政治格局,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總體來說香港尽管出現了很多的困難和問題,但是秦曉認為香港的「金融中心」的地位依然不會發生變化。因為香港并不是只為內地服務而存在,也不是完全只依靠內地的帶動才能發展的地方。香港本身有獨特性,這個城市的成功既有中國因素也有全球因素,再加上制度優勢和金融從業人員的數量和品質,以及廣泛的金融聯繫和市場地位,都依然使香港能夠作為一個重要的「金融中心」繼續存在下去。

  銀監會將重點

  防範四類風險

  中國銀監會昨日表示,銀監會近日召開2016年上半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暨經濟金融形勢分析會議,明確下半年的多項工作重點。會議要求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點防範流動性風險、交叉金融產品風險、海外合規風險、非法集資風險等4類風險。就化解非法集資風險而言,今年上半年銀監會發揮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牽頭單位作用,開展全國非法集資專項整治工作,組織開展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會議表示,下半年銀監會繼續穩妥開展P2P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重點做好「四看」,識別判斷不規範P2P中介:一看機構性質,是否堅持了信息中介定位;二看擔保增信,有沒有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高收益;三看資金流向,有沒有點對點的資金進入P2P平台賬戶;四看營銷方式,有沒有在平台以外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進行公開宣傳,尤其是標榜高額回報的公開推介宣傳。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