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關於巴鐵質疑的反質疑

2016-08-06
来源:香港商报

  關於巴鐵質疑的反質疑

  路人甲

  像以前好多次一樣,關於巴鐵一號的命運,也出現了精神分裂式反轉。最開始罩上諸多光環,如2010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其為當年的全球50大最佳發明之一,被譽為全面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黑科技,現代城市「治堵神器」等,然則到近日卻被新華社等官媒為首質疑是大騙子。

  創意無限技術無罪

  具體說來,官媒質疑其一:模型車內難見高科技;質疑其二:現實應用難題重重。這二點可歸結為一條,都是技術質疑。這真有點鹹吃蘿蔔淡操心。從古至今,有多少科技發明創新,不都是從一開始,就被認為不靠譜,而最后都被實驗、實踐證實或證偽。火箭被認為是中國人發明的,最早在宋代就有了,并且中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利用火箭飛上天的人,那就是明14世紀末的士大夫萬戶,他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試驗一飛升天,但不幸身亡。由於死了人,這個發明在中國被視為沒有前途,當然也就沒人再搞。而且那個年代,不但被認為是騙子,還被認為是瘋子,后來呢,就不必說了。所以大家在這里瞎討論巴鐵,就是浪費口水,一切交給市場和實踐就好了,實踐是檢驗技術可行的唯一標準。創意永遠無限,技術從來無罪。

  誰該來為民科燒錢?

  官媒質疑其三:總設計師只有小學文化,巴鐵背后是P2P理財公司。至於拿學歷說事,真的很無聊,瓦特是什麼學歷?發明蒸汽機的時候,愛迪生好像也只念了小學,而且還是很低年齡的那種,但并不影響他們改變人類歷史,拉茲很憤怒,為什麼小偷的兒子,永遠是小偷。難道只有科學家的兒子,才能搞科研,所以這種科技血統論在當今顯得尤為荒唐。那麼,現在所有問題的關鍵點就只剩下一個,巴鐵一號的投研資金來源以及歸結方式是否合法?

  「如是合格投資者、機構帶來的風險投資,又或者是自有資金合夥資金那就無話可說,如果確實是跟P2P似的非法集資,且承諾老百姓固定收益,然后把錢拿走干這個事,那顯然是風險錯配,屬於自融,確有欺詐之嫌,應絕不姑息,當有法律制裁。然而即便如此,也與創新無關,還是那句話,技術無罪。所以,正如網友所言,巴鐵是不是騙局別這麼早下結論。而且不得不警醒,從官媒的質疑,倒是意外地或者說不自覺地觸碰了一個民間科學的痛點:科研需要大量的投入,只靠官方,缺效率、缺活力,誰來為民間科研燒錢?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