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興奮劑背后的難題

2016-08-15
来源:香港商报

  奧運會賽事正酣之際,興奮劑話題卻再一次成為公共議論的焦點。在中國選手孫楊被攻擊為「嗑藥騙子」的風波過后不久,中國游泳隊的陳欣怡就被查出A瓶尿檢呈興奮劑陽性,成為本屆奧運會第一例。而放眼世界,任何一個體育強國亦無法豪言自身的絕對乾净:七屆環法自行車賽冠軍阿姆斯特朗,俄羅斯網壇美女莎拉波娃,百米飛人鮑威爾和蓋伊……無數本應在體育史上名留青史的頂尖運動員,最后還是倒在了興奮劑跟前,一夜之間便聲名狼藉。正可謂成也興奮劑,敗也興奮劑。

  興奮劑推陳出新難杜絕

  「致力於一個沒有興奮劑與藥品的運動會」,這樣的運動員誓詞說起來信誓旦旦;「興奮劑是體育的公敵」,這樣的豪言亦是國際體壇公認的原則之一。但是在體育成績的巨大壓力下,以及在金牌和名聲所能帶來的巨大利益面前,卻仍然有許多運動員依舊義無反顧的選擇服用興奮劑。在很多運動中,這已是赤裸裸的潜規則:阿姆斯特朗曾經表示,當年服用興奮劑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如果回到當時,他仍會做出同樣的舉動。正所謂「查出來是興奮劑,查不出來是高科技」——在風險與利益的博弈面前,許多運動員還是選擇賭一把。說到底,興奮劑只是提高運動成績的一種手段。只要體育運動仍舊是比拼成績的游戲,只要體育明星仍舊能獲得外界精神上的敬仰與物質上的豐富回報,使用興奮劑就有其最根本的動機。

  而從現實中看,完全杜絕興奮劑,亦成為越來越困難的事情。一方面,禁藥的名單越來越長,令很多日常藥物也成為興奮劑的來源之一。例如俗稱「瘦肉精」的克倫特羅在內地豬肉業中的屢禁不絕,亦導致了許多中國運動員的「誤服」。而土地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污染等問題的惡化,亦令人體內殘留的化學物質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伴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興奮劑亦不斷更新換代,給檢測帶來巨大的困難。據美國化學文摘登錄,全世界已有的化學品多達700萬種,其中已作為商品上市的有10萬餘種,經常使用的有7萬多種,每年全世界新出現化學品有1000多種。在不斷膨脹的化學品名單中,興奮劑亦不斷推陳出新,對興奮劑的檢測手段永遠只能落在后面,甚至有些興奮劑無法檢測到。這無疑是反興奮劑工作的一大尷尬。

  現代人類已非原始更

  何况,如今的「興奮劑」已不僅僅是「違禁藥品」,還包括「違禁方法」。在如今的反興奮劑條例中,就列出了三類禁用方法,包括M1(篡改血液和血液成分)、M2(化學和物理篡改)和M3(基因興奮劑)。阿姆斯特朗就曾坦白,他會在比賽前進行「自體輸血」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體能。而最新的一種提高運動能力的方式,則是讓運動員在比賽期間接受直流電刺激(tDCS),以讓運動員的大腦更加興奮這項技術目前處於「合法」狀態。

  而隨著科技進步,未來人類又會不會變得「不像人類」呢?早先,「刀鋒戰士」皮斯托瑞斯依靠義肢與健康運動員同場競技就曾掀起過一輪爭議。在可以預想的未來,諸如「人造器官」、「基因改造」等對人類身體的改變,又會不會被視作新的「興奮劑」呢?僅僅100年前被科學家認定為「不可能」的100米跑進10秒,到1968年就被打破,從某種程度上說明,在現代科技的浸染中長大的「人類」,已經可以被歸類為被科技改造后的「人類」。只不過,如此「更高更快更強」的「人類」,究竟還算不算「人類」,只能靠倫理學家們來解答了。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