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強化中史教育應成港人共識

2016-10-0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教育局就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展開諮詢,修訂課程提倡「古今并重」,其中一項主要修訂是新增了香港史,通過對香港重要史事的認識,讓學生了解香港過去發展的歷程及與國家的關系,明白香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的角色,加強對社會、國家的歸屬感。

  諮詢甫一開始,已有泛政治化苗頭,被攻擊歪曲是另類國民教育,事實上,中史是認識真實中國最基本的入門科目,沿用近20年中史課程推動改革,大綱加入香港史,不僅有助於學生更全面立體地學習歷史,客觀認識本港的定位,同時也增進學生對內地發展的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培育獨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好地站在「一國兩制」的角度去思考香港事務,以及本港與內地之間的關系,增強對國家的感情與身份認同感,促進兩地融合,這對年輕一代來說極為重要。動輒以陰謀論來猜測中史科課程內容修訂及諮詢,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反而進一步強化中史教育,應成港人共識。

  近年,報考中學文憑試中國歷史科的考生人數逐年下跌,文憑試自2012年推行以來,中史科考生一直徘徊在整體考生人數的一成左右,2016年文憑試約有6800人報考中史科,與2010年中學會考時多達2.6萬名考生相比暴跌近七成五,令人擔心香港的中國歷史教育遭到邊緣化,當中既有考試制度的原因,也與「詳古略今」的課程設計有關,以至相當程度上令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根據諮詢文件,今次修訂建議初中3年課程把中史內容重組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世史」、「中國近代史」及「中國現代史」4個階段,各階段以「政治演變」、「文化特色」及「香港發展」作主線,探討國家體制演變、社會結構發展、民族與文化融合及交流、藝術與科技等面貌,及香港在不同歷史時期與國家的互動關系等。近現代史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最為密切,增加相關內容可以更好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及其承受能力,同時新增的香港史,學生本身是歷史的持份者,課程內容生活化,易有共鳴和親切感,相信學習起來更有動力,故中史課程推動改革值得支持。

  就基礎教育而言,一些學生的歷史知識不足,以致缺乏對中國歷史的基本認識,對香港在戰后至回歸的歷史進展不求甚解,忽略當代中國政局發展、社會變遷對本港帶來的影響,是造成年輕一代對國家產生誤解甚至抗拒、國家意識及認同感薄弱,「不知身在何方」的原因,這從違法「占中」,以及以「命運自主」為口號的各種「港獨」行動已可看出。加強中史教育的強度和品質,在初中讓學生正確地認識本地史實,明白香港本屬中國,與內地共同擁有、難能可貴的歷史和文化源流,了解國家發展歷程,同悲同喜,孕育對國家、對民族的感情,成為學校教育當務之急。調整初中課程只是第一步,將中史定為高中必修科,才是最符合香港實際的需要。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