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中国經濟进入慢变量增长 GDP增長6.5%或難實現

2016-10-1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莊海源報道: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香港企業家金融投資俱樂部會員沈明高表示,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慢變量主導的時代,必須考慮到結構性變化,核心就是服務業的佔比,所以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是不可避免的,除非重振製造業或者大幅提高服務業的效率。因此,未來5年,中國GDP要實現6.5%的增長速度是很難實現,改為4%至5.5%是比較合理的。

  服務業越高GDP增速越低

  他談到,中國的經濟增長從快變量增長進入慢變量主導增長的時期。製造業有出口的拉動,是快變量增長;服務業是慢變量,所以這幾年中國是慢變量增長的時期。今年上半年服務業佔GDP增長54.1%,經濟能夠保持中高速的增長是因為服務業的支持。「這個邏輯看上去是正確,實際上是不正確的,因為服務業在GDP佔比的提高是製造業衰退的結果。」在製造業衰退的背景下,GDP增長一定是會下沉。從國際經驗來看,服務業越高,GDP增長的速度越低,這是一個負向的關係,服務業佔比達到50%時,國家GDP平均增長速度便6.8%;服務業佔比達到60%時,國家GDP平均增長速度放緩到4.4%。

  他認為,中國L型經濟增長的底部在4%至5.5%。他建議,放棄GDP增長目標或者定一個比較低的增長速度,若放棄GDP增長目標對市場的含義是多方面的,對很多大宗商品價格和房地產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投資者中長期的預期會變得比較樂觀。

  全球經濟現三低一高

  另外,瑞銀財富管理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及中國首席經濟師胡一帆分析,全球經濟邁入「大平庸」時代,出現三低一高(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和高負債);並將出現兩種新趨勢:通脹可能會趨於上升、債券風險逐漸浮現。她認為,政治事件仍是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的源頭,包括英國正式提交退歐申請、美國11月大選、德法明年大選等。目前,美國經濟、中國經濟的走勢是影響全球經濟最為關鍵的因素。她說,美國總統大選對全球市場影響最大的事件,並預計美聯儲12月加息的可能性較大,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際油價會在40至50美元徘徊。

  六個產業取代三大產業

  另外,東英金融集團創始人、總裁張高波表示,傳統的經濟學分析創新理論是缺少工具的,現在用到的都是傳統的三次產業理論,三架馬車或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於是有人就提出了六次產業理論。六次產業理論把我們的產業結構分為六個產業,分別是農礦業、工業、服務業、互聯網、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互聯網在分析工具並沒有把互聯網的行業當做一個獨立的產業分析,普通的服務業理論很難解釋現在互聯網或者第四產業的現象,從理論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這個第四產業,第四產業的理論預測一定有第五產業,叫文化創意產業,生產人力資本,提供各種各樣的創意。

  現在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低於人類資本的貢獻,這是第五產業的現象,因為人們有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要滿足這樣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創意,這樣的創意可以改造原來的三四產業,所以叫第五產業。

  第六產業不是具體的產業,用第五產業的創意加上第四產業的互聯網工具重新改造傳統上的一、二、三產業,在已經形成的基礎上把各種要素進行重組和系統化的經營,整體提升社會的產出,增長社會的淨收益,所以這個產業叫第六產業。

  去年東英重組了新的業務形態,是向海外基金服務的平台,當時並推出公共平台管理,在這方面提升的速度非常快,對成本的節省有很大的幫助。總的來看,東英不是行業裏的任何一個從業者,不是具體的服務商,是把整個流程再造,產生淨剩餘,產生效率,這個事情叫全能型創新。

  沈明高:今年穩增長面臨挑戰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穎報道:2016年已過去大半,中國經濟年初擬定的政策目標成效幾何?財新智庫莫尼卡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就表示,中國經濟現時的表現與其年初判斷基本一致。今年年初,沈明高預測今年中國經濟是做「加減法」,然而很有可能力穩增長的結果令到「三去」難有突破,結構調整放慢加大中長期調整力度。

  他表示,當初做「減法」的政策看上去很明朗,但是做「加法」的政策(譬如城鎮化和改革等)又不是很清楚,當做「加法」的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不明朗之時,「減法」就做不了。所以現在的結果是,不但「減法」沒有做,反而是更退步。「本來是要去槓桿,結果變成為加槓桿。本來是要去庫存,結果歪打正地把一二線城市的庫存去了,本想去掉的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庫存卻沒有去掉。現時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如果要做減法,實際上增長空間是非常有限的。」

  建議應放棄經濟增長目標

  據測算,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6.7%的增長率中,有2.2%是由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貢獻。現時各地密集出台房地產調控,會否影響到今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完成?對此沈明高表示,為抑制房地產泡沫而採取收緊政策是必要的,但必須看到,當初房地產泡沫起來的一個原因便是出於穩增長的需要。現在要收緊房地產政策,那麼穩增長自然會受到挑戰。根據莫尼塔研究最新發布的報告,從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來講,肯定是一個持續下降的過程,因此他建議應當放棄經濟增長目標。

  現時各項改革鮮有進展,沈明高就表示,做「加法」本身就很難。他認為最核心的改革就是提高效率,而提升效率的改革包括國有企業的改革,以服務業的開放來提升服務業的效率,推動城鎮化改革來提高勞動力配置的效率,以及金融改革、財政改革等等。現在最難之處在於改革從哪個方面着手。

  胡一帆:推出中國版CDS需謹慎

  【香港商報訊】記者朱輝豪報道:人行近日公布的9月官方外匯儲備餘額近3.17萬億美元,為2011年6月以來最低值,較8月下滑188億美元。隨外匯儲備連續3個月下滑且降幅逐漸加大,市場對後市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加劇的擔憂也在升溫。

  對此,財富管理大中華區首席投資總監及首席中國經濟師胡一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匯儲備確實在下降,這裏不僅僅是投機行為,包括中國富裕起來的中產階級在全球資產配置需求的上升,也導致一部分外匯儲備的減少。她指出,隨著中國鼓勵資本走出去,內地民營企業對外投資超過國企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由於藏匯於民的規模也在逐漸上升,所以對外投資不見得會對外匯儲備直接造成急劇地減少。她亦表示,到今年年底前,外匯儲備很有可能突破3萬億元的底線,但只要人民幣有資本管制和人行在市場上的調控,外匯流出的幅度不會太大,而漸進溫和的匯率貶值應該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

  中國債券市場剛性兌付要打破

  而對於近期外界熱議的中國版信用違約互換(CDS)的正式落地,胡一帆認為,中國的債券違約事件確實在增加,但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今年真正違約事件實際上只有兩單,體量還相對較小。她指出,中國債券市場的剛性兌付要打破,才能讓債券市場的利率真正反映市場的價格,而這個時候推出CDS是有這方面考慮,即萬一剛性兌付打破,有更多的企業破產可以買CDS做保險。

  胡一帆分析指出,CDS的推出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CDS的定價是基於利率和收益率,但收益率由於剛性兌付和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實際上是扭曲的,所以在CDS的定價上帶來很多挑戰性;二是在CDS的衍生品當中,是以小額的金額買保險,但如果出現大規模的狀況,可能會給發行人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要推行CDS的話就要對發行資質、產品的結構要有更嚴格的監管;三是要建立更規範的交易平台,使得監管一體化。因此,在做一個詳細的探討之前,CDS可能會推出,但都是在一個比較小規模和小範圍的推出。

  許思濤:中國經濟沒想像那麼糟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映萱報道:內地經濟放緩,難免引發市場人士擔憂。對此,德勤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許思濤表示,中國經濟首先沒有像外界所想的那麼負面。參照房地產與車市的表現,有很多需求都沒有得到滿足。

  「中國經濟內在的動力很多都沒有得到釋放,但如果我們仍舊以傳統的眼光來看,經濟增長6%至7%,我覺得這也是越來越不現實。」許思濤說道。

  他解釋,中國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若想繼續達到目前的經濟增長率,只會越來越困難。而人們總會被一些傳統思維束縛,例如經濟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增長速度,才能保證就業不出問題。然而,這種觀點並不正確。

  「從過去這幾年,我們可以看到內地服務業的發展,以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就表明失業不是一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還堅持追求一個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我覺得是值得商榷的。」

  內地居民儲蓄率將明顯降低

  許思濤指,目前內地消費者仍有很高的儲蓄率,但這種儲蓄率不會一直高下去。他續稱,在5至7年後,中國居民的儲蓄率會有明顯降低。因為,一方面內地年輕人觀念在不斷變化,對債務不再恐懼,另一方面隨人口老齡化,一些中老年人的儲蓄也將不斷減少。「若還不進行結構改革,對經濟的發展會有很大副作用。」

  另外,對於近三個月,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回落,許思濤表示,目前外匯儲備還保持在3.2萬億美元的水平,仍是個龐大的數字,若人民幣匯率可以自由浮動,也會減弱外匯儲備的重要性。

  「市場曾討論是否外匯儲備過多,引發很多熱錢流入。那時外匯儲備在7000億美金的水平,當時已經覺得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而現在是當時的4倍,卻多了很多擔心。其實不用太緊張,因為現在外匯儲備還是很多。」

  馮智明:企業赴港上市不要只看PE

  【香港商報訊】記者李映萱報道:隨著中國企業慢慢變強大,企業「走出去」對外發展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期,香港股市估值偏低,八方金融董事總經理馮智明表示,這也引發了不少內地企業到香港併購與收購優質企業。

  但論及香港市場相對較低的估值是否會影響內地企業到香港上市,馮智明指,香港是一個成熟市場,投資者也是很穩定的,所以造成企業在香港的估值不一樣。

  他建議,考慮來香港上市的公司不一定要看香港市場的PE高不高,要明白,來港上市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面對的是全球市場。

  「目前海外人才都集中在香港,若企業赴港上市,未來的發展都會不一樣。另外,在匯率方面香港比較有優勢,因為在A股上市,用的是人民幣,對國外的基金的吸引有限。最後,香港市場的財務工具也比較豐富,除了發行股票,還有債券,或是一些衍生工具,讓企業有更多選擇。」馮智明說道。

  企業對外擴張应考慮項目出售背景

  另外,在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難免遭遇「水土不服」,對此他總結,內地企業在併購與收購海外企業時,應注意以下三點。首先,最基本的是,要考慮購買項目的素質怎麼樣,主要關注這個業務經營的情況,以及市場的環境。

  其次,還要考慮這個項目出售的理由是什麼,出售的歷史與背景。馮智明稱:「其實有很多公司不會在意這些因素,只是單純的看到這個項目價錢好就買了。要思考一下,出售這個資產的背景與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經濟不景氣,這些企業需要套現等等。」

  最後,由於不同地方的法律以及稅務要求都不一樣,所以對於想向外發展的企業還要考慮當地的制度是否穩定。他舉例,國外某些地方對環保的要求很高,一些國內企業並沒有注意,等項目完成之後,還會面臨很多風險。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