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台海觀察】保增長也能小確幸

2016-10-21
来源:香港商報
        「保1」概念何時提出尚無法考證,但可以肯定的是,早在馬英九時期就喊了好幾年,如今還在為能否「保1」憂心忡忡。「保1」已成為台民的心理關口,只要能保1就代表繁榮依舊,不能保1就等於風光不再。
 
        小確幸無孔不入
 
        平心而論,增長0.9%跟增長1.0%有何差別,只會成為執政當局搪塞選民的糖衣砲彈。回想2001至2014年間,台灣歷經網絡泡沫、911恐怖攻擊、SARS、金融海嘯等情形,平均GDP仍有3.8%,保1何德何能入法眼。其實,能否「保1」都無法掩蓋台灣失落的事實,卻成為島內小確幸(微小而確切的幸福)思潮最好的投射。
 
        四小龍時代錢淹腳目,如今不惜走上街頭爭取百元新台幣加薪;曾幾何時台灣被視為經濟發展的典範,如今邊緣化論調此起彼伏,部分島民卻仍以大陸人民吃不起茶葉蛋來麻痹自我;而作為台灣的支柱產業——科技業,鼎盛時代可謂占據亞洲半壁江山,如今半導體產值能有3%-4%就歡欣鼓舞,台灣何以落魄到如此阿Q的田地。或許,正是這種小確幸心理,蒙蔽了很多台灣人民的眼睛,無法或不願去認真思考台灣經濟的困境。用台灣經濟官員的話說,台灣經濟相當悶,民眾該擔心景氣是否已陷入長期低迷。
 
        正視現實尋找良方
 
        其實,台灣經濟低迷不是沒有原因,當年支撐增長的基建投資、民間消費、對外出口,如今幾乎僅剩出口勉強維持,占GDP比重升至6成。蔣經國時期的十大建設不說,馬英九時代能拿出手的重大基建項目有幾個,怪不得被民進黨調侃「愛台12大建設」跳票。至於民間消費,民眾尚擔憂溫飽,談消費促增長就太奢侈了。僅剩的出口,還得多謝兩岸經合,沒有和平紅利救助,台灣出口恐早響起警報。不過,出口比重的增加也間接凸顯台灣經濟結構問題,經濟增長缺乏動力,諸如內需、消費、投資、新興產業,台灣沒有拿得出手的,總不能都靠著薄利的代工產業維持吧。况且,出口缺乏自主性,一旦國際需求出現波動,台灣經濟隨之感冒發燒。如果不是i7上市,以科技產品為主的台灣出口恐也無法擺脫長期負增長,保1自然也無從談起。說來確實可憐,一部手機就能左右台灣經濟,昔日的支柱產業如今面臨多重挑戰,大陸產業布局趨完善,且有充足資金和強力政策支持,韓國的區域經濟發展獲得的稅負優惠也足以「欺負」台灣。
 
        過去再美好都已過去,當下的台灣不該擔憂能否保1,而是要看清經濟低迷甚至沒落的現實,繼而尋找應對策略,建立起支撐經濟穩定長期增長的多元化發展。如果天天熱衷政治斗爭,天天盼著外需強勁來幫忙,又無法擺脫保護主義,不願正視兩岸關系,保1后面還是保正、保-1%……台灣經濟的未來在哪?
 

      鍾智維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