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立法會選舉后,評級機構穆迪曾表示,本土激進勢力進入立法會,不僅會令立法會工作更加緩慢及缺乏效率,亦很可能影響內地與香港的關系,長遠將對香港的信貸評級產生負面影響。但相信連穆迪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擔憂竟很快變成了現實:從10月12日梁頌恆、游蕙禎以粗口和辱華詞匯宣誓引發全城憤怒,到立法會因「宣誓風波」三次流會,再到本月6日晚多個「港獨」組織以違法暴力手段沖擊中聯辦。近一個月的空耗,換來的卻是議會癱瘓和社會氛圍的每況愈下。這一切后果,全部拜「港獨」——一個絕無可能實現的「偽命題」——所賜。
直到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基本法》104條釋法,明確了相關人員宣誓的法定程序和內容,及違反相關要求所要付出的法律后果。此一錘定音的決定,不僅相當於宣布梁游二人已喪失議員資格,亦從根本上斬斷了「港獨」分子進入香港議會的可能。然連日來,卻不斷有組織和個人散播各種謬論,抹黑人大釋法「破壞香港法治」,「摧毀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競爭力」,甚至令「國際都市名存實亡」云云。這樣的論調無異於信口雌黃,顛倒黑白。
論釋法對營商環境的影響,商界中人無疑最有發言權。前日,控行政總裁歐智華表示支持人大釋法,認為釋法對香港營商環境不會造成影響,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并持續繁榮有信心;本港重要商界團體香港中華總商會亦發表聲明,指釋法有助澄清本港社會爭議,令社會回歸穩定,以盡快恢復立法會秩序。事實上,從釋法后恒生指數連續兩日走高的市場反應就可得知,釋法給香港的營商環境帶來了穩定人心的正面作用。事實說明,港獨正正是沖擊香港法治、破壞香港營商環境的罪魁禍首,而人大釋法才是香港繁榮穩定、實踐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的定海神針。
早先曾有學者保守估計,違法「占中」令香港帶來至少3500億元損失,相當於平均每位港人承擔5萬元;「港獨」若果成真,港人的損失又豈止「占中」的百倍千倍?若放縱「港獨」繼續肆虐,坐視香港從「經濟港」變為所謂的「政治港」,香港也只會變成「死港」和「臭港」。正如張德江委員長曾經指出的,香港的地位是由經濟地位決定的,全世界看中香港的是經濟、自由港、背靠祖國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環境和法治環境。事到如今,已有越來越多市民認清人大釋法不僅是憲法和基本法賦予的合理職權,絕非反對派所說的「干涉司法獨立」;反而,人大釋法的根本目的,正是維護香港法治、捍衛「一國兩制」的原則底線,進而鞏固香港的良好營商環境。
昨日,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表示,香港申請成為亞投行成員的進展順利,有望在數月內正式成為亞投行成員;社科院院長王偉光亦指出,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一國兩制仍有巨大潛能和優勢有待充分發揮。這一切都說明,唯有堅守法治,堅守「一國兩制」,才是維護良好營商環境、迎接發展機遇的唯一出路。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