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5

共用單車惡性競爭難逃盈利魔咒,誰會笑到最後?

2016-11-21
来源:證券日報

   近期,相信不少路人注意到,路邊出現了不少橙色摩拜單車及黃色ofo單車,格外引人注目,不過,在資本的追逐下,共用單車到底能走多遠、“出租自行車”平臺模式最終能否實現盈利、而在實際體驗過程中又存在什麼相關問題呢?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實地體驗共用單車最火的兩款產品--摩拜單車和ofo單車。從體驗來看,ofo採用機械鎖,車身更加輕便,然而由於ofo單車每輛車的具有唯一密碼,由此會產生許多安全問題;而摩拜單車的電子鎖以及上鎖即結束計費的模式雖然有效避免了上述問題,且在後期維修成本上相對輕鬆,不過也存在GPS定位不准、尋找困難的情況。

  面對兩家共用單車平臺激烈競爭的現狀下,有投資人表示,現在的情形非常類似當初的滴滴和快的二者或存在合併預期,對此,ofo方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否認了上述說法,其表示,ofo的商業模式與摩拜並不相同,“ofo除了租賃單車,還具有共用單車的模式,在後期ofo將引入社會車輛。”

  而對於社會共用單車的概率又有多大呢?有齊姓女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自己單車買時將近2000多元,雖然現在不怎麼用,但還是不太樂意共用出去。至於ofo方面,儘管考慮接入社會共用車輛,但在車輛後續的改裝及維護方面仍要面臨成本過大的問題。

  為了體驗目前最潮的出行方式,《證券日報》記者分別實地體驗了目前共用單車行業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摩拜單車及ofo單車。

  使用過程中仍存在問題

  記者注意到,ofo單車採用機械鎖,也正因為一車一密碼的固定搭配,實踐中不排除會引發大量的偷盜事件。小偷甚至都不用任何工具,只要下載ofo APP花一塊錢就能知道密碼。任意使用車輛,即使在其APP上報告落鎖,也不用真的落鎖。

  同時,由於ofo單車採用的是普通自行車+機械鎖的輕型模式,成本相對較低,單車成本為270元左右,而其採用鏈條形式,更換頻次相對較高,這也直接導致其後續的維修以及運營成本難度加大。

  不同於ofo單車從校園走向社會,摩拜單車從一開始便在社會上投入運營。在初期,摩拜單車設計生產一輛單車的費用高達6000元,儘管目前成本已逐步降低,但仍達到3000元左右。據悉,其成本高的原因是摩拜自行設計車輛,並且自行生產車輛。

  為了單車能長時間使用,摩拜單車採用實心車胎、汽車輪胎5輻輪轂的設計,重達25公斤,是普通車輛的2倍。同時自行車鏈條摩拜單車也是特製。不過,重量的超標直接影響了用戶的騎行體驗,記者不止一次聽到使用者吐槽摩拜單車過重,騎行體驗不如普通自行車。

  此外,由於摩拜單車的使用者需要使用APP找到附近車輛,並有15分鐘時間尋找該車輛。但記者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摩拜單車存在著定位不准的情況,記者在通過手機APP預訂車輛後,按照APP路線規劃,在15分鐘根本內找不到車,並且在結束計費環節,摩拜設計上鎖便停止計費,不過,其電子鎖卻會出現延遲計費的現象。

  共用單車陷入混戰

  如同兩年前滴滴、快的、優步等網約車的出現給出行市場帶了顛覆性革命,共用單車領域隨著多個品牌的出現,以及資本加持,行業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

  10月13日,摩拜單車確認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華平、騰訊、紅杉、啟明創投、貝塔斯曼、愉悅資本、熊貓資本、祥峰投資和創新工廠等多家機構,同時還得到了美團創始人CEO王興的個人投資。

  10月10日,ofo共用單車同樣宣佈完成1.3億美元C輪融資,其中不僅包含此前滴滴出行數千萬美元的戰略投資。小米與順為資本也加入進來。

  有了資本助推,共用單車平臺的競爭更加激烈了,11月17日,在北京試運營了幾個月之後,ofo單車宣佈,正式進入22個城市,與摩拜單車短兵相接。

  值得注意的是,除ofo單車及摩拜單車外,共用單車領域還出現了不少新的競爭對手,讓這場PK越發升級,並伴隨著同行間惡意競爭行為開始出現,如11月19日,有市民發現深圳市南山區多輛摩拜單車二維碼無法掃描開鎖,仔細一瞧,發現這些二維碼原來是被人用噴漆抹掉,車頭上則掛上了另一個共用單車品牌的二維碼。

  不少新加入者也開始出現,如11月17日,主營深圳南山區公共自行車建設運營的深圳凡騎綠暢公司宣佈在南方科大校園投放首批“funbike”共用單車,並聲稱到年底投放量要達到3萬輛;同一天,另一家號稱投資1.5億元推出的共用單車品牌Bluegogo(小藍單車)也在深圳市南山部分區域投放,並表示將在11月22日舉行發佈會,宣佈其擴張計畫。

  除這些品牌外,10月7日,小鳴單車宣佈完成一億人民幣A輪融資,10月31日,小鳴單車稱已於10月底在上海和廣州正式上線,11月3日,杭州互聯網科技公司騎唄正式進入杭州,騎唄CEO周海有宣佈,騎唄計畫短期內在杭州投放10萬輛單車。一場共用單車行業的激戰已然拉開帷幕。

  誰將笑到最後?

  共用單車的興起自然有其合理性。相比以往政府主導的自行車專案不同,摩拜及ofo等單車品牌並不需要車樁和辦卡,在手機上付費及尋找即可實現取車及換車等問題。而隨著類似眾多相同模式的共用單車平臺出現,誰將笑到最後,成為了投資人關注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ofo單車創立於2014年4月份,源起於北大幾位學生的校園創業專案,初衷是解決高校內出行的痛點,目前已經從校園走出城市,並宣佈正式進入22個城市;摩拜單車與今年4月22日,正式進入上海,摩拜單車CEO王曉峰為原優步上海總經理,後加入摩拜成為聯合創始人。

  儘管從目前形勢來看,摩拜及ofo是共用單車行業裡市場份額占比最大的,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二者仍未實現盈利,儘管ofo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ofo部分高校在近期快要達到盈虧平衡點,不可否認的是,盈利問題仍然是擺在共用單車面前的難題。

  對於行業發展的未來,不止一位投資人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現在的摩拜單車與ofo單車與當年的滴滴和快的,滴滴和優步非常相似,最終有可能走向合併,“至於誰合併誰,這得取決於誰的背景更大。”目前從投資方的消息來看,摩拜單車背後有騰訊,而ofo背後則有滴滴。

  此前滴滴方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滴滴將與ofo將在技術、大資料、運營、移動生態體驗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未來,在滴滴平臺上用戶有望直接體驗到ofo的服務。”而從投資方角度來看,騰訊同樣投資了滴滴,二者擁有共同的投資人。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