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末,隨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連續十幾個交易日的下跌,人民幣會否繼續貶值,已變成了上至財經精英,下至普通百姓都共同關注的話題,對人民幣未來走勢的種種悲觀論斷亦喧囂一時。雖然內地官方一再表態「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基礎」,但眼見人幣匯率走低,這一說法顯然并未令人充分信服,不僅民間不時出現各種形式的「走資」,網上還出現了「人無貶基」的戲謔潮語,將官方的表態視作一個笑話。
但看似熱鬧的網絡狂歡,卻讓人們忽略了真實的問題:人民幣是否真的具有「貶值基礎」?早在深港通開通之前,就曾有不少專家及機構預計,深港通將成為大量內地資金南下,對冲人民幣貶值風險的出口。但從「深港通」開通兩日以來的運行情况來看,可絲毫看不出市場對人民幣前景的憂慮──兩日交易數據顯示,市場不僅成交平穩,而且不論是資金總量還是額度占比,「北上」都遠遠多過「南下」。顯然,市場并不相信人民幣會出現繼續下跌的情况。
事實上,自上月末人民幣連續走弱,美元兌人幣即將「破7」之聲不斷響起之時,人民幣卻正顯示出企穩乃至翻身的迹象,不僅連續數天回升,昨還出現6個月以來的最大漲幅,重回6.85區間,即使Google等網站出現人幣大幅貶值至7.4的烏龍事件,亦沒有影響人民幣的回暖趨勢。這起碼說明,在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恐慌性下跌之后,人民幣匯率正出現理性回調。
其實,排除恐慌性的情緒因素后可以發現,人民幣此輪下跌進程,并非內地經濟的基本面出現問題,亦非央行的貨幣政策出現轉彎,而是內外作用的雙重合力造成。就人民幣而言,在經過近20年的走強之后,其貶值預期早已出現,尤其隨着人民幣10月份納入SDR,人民幣的國際化和市場化水平再次提高,央行減少對貨幣市場的干預,都令人民幣出現了一定的貶值空間。而另一邊廂,因美國經濟持續復蘇,12月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升溫,尤其是特朗普當選后針對人民幣匯率的各種挑釁性言論,皆為美元走強和人民幣走軟,提供了短期性刺激。
但若把眼光放寬,就會發現,人民幣的全球表現仍是穩定乃至強勢的。同在上月末,印度盧比、馬來西亞林吉特、墨西哥比索與美元的匯率皆跌破了史上最低價;在意大利憲法改革失利等系列負面消息的打擊下,歐元兌美元的匯率已接近1:1,達到一年半的低點。事實上,面對美元的極端強勢,全球主要貨幣都正在出現兌美元匯率的大幅下跌。正如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指出,人民幣兌美元雖貶值,但兌一籃子貨幣則是升值──「如果說美元最強,那麼人民幣就是第二強」。
可見,「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基礎」的論斷仍是成立的。雖然可以預見,在全球局勢愈發混亂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大勢之下,人民幣匯率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面臨眾多的不確定性。但可以確定的是,在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基本面支撐下,「人無貶基」絕非一句僅供人戲謔的笑話。
香港商報評論員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