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萬青
業內常說,建設「一帶一路」需要「金融鋪路,基建先行」。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發揮角色可謂是當仁不讓。今年7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成立的「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IFFO),至今已吸引超過50間來自全球的合作夥伴,探討「一帶一路」基建融資的需求和機遇;近期,IFFO還在京與多家政策性銀行簽署促進基建投資備忘錄,僅國開行一家就已透過香港完成了29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項目,累計投資超過50億美元;此外,香港加入亞投行進程亦進展順利,料將在短期內有所眉目。可見,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金融影響力已初步展現威力。
相較而言,香港的基礎設施建設卻長期進展遲滯,鮮有亮點。一方面,被稱為「海陸空」三大基建的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機場三跑等重點工程,自開工之日起就不斷受各種因素的干擾,建設進度遲緩并出現嚴重超支的情况;即使市區內的系列基建工程,亦頻現延期和超支的窘况。短期內看,香港的基建水平難以見到大幅度的提升,亦難以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支持。另一方面,近年因「港鐵事故頻發」、「機場新空管系統」等輿論風波,港鐵、機管局等機構的運營和管理水平,亦不斷遭到市民的抨擊和批評。曾經令港人引以為豪的基建運營與管理,似乎也陷入信任危機。如此發展下去,且不說適應香港發展需要,提升市民生活水準的短期目標無法滿足,長遠而言,基建滯后,很可能會減慢香港的腳步,錯失深入對接內地、抓住「一帶一路」發展機遇。
常言道,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放眼全球可見,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多個基礎設施項目正在沿線國家中順利推進,諸如匈塞鐵路、中老鐵路、斯里蘭卡港口等項目的進展更是喜人;而在內地,「八橫八縱」的高鐵網絡亦正熱火朝天的進行建設,屆時將形成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高鐵網絡。香港若無法與時俱進,加速提升自身的基礎設施水平,不僅將令香港面對基礎設施老化,難以適應發展需求的情况,更有可能就此失去融入「一帶一路」網絡的一大利器,屆時,香港縱有金融的巨大優勢,亦很可能會被基建的短板所拖累,被新的全球機遇所邊緣化。
面對機遇和競爭,香港必須奮起直追,而搞好基建正是其中首務。幸運的是,近期香港的基建發展聽到了系列難得的好消息。昨日高等法院裁定,駁回環保組織就機場三跑環評的司法覆核要求,為三跑建設上馬釐清了部分爭議;正在北京述職的特首梁振英在拜會國家發改委主任時,亦特別聯同機管局主席、港鐵總裁等一起,介紹香港在海內外參與建設和管理機場和鐵路的經驗和能力,為香港基建管理的優勢推廣尋找更多的機遇。平心而論,在全球範圍內,香港在基建運營管理等「軟件」水平,都仍舊稱得上是頂尖水平,但唯有「軟硬結合」,補上短板,增強在工程建設等「硬件」水平,不斷進步,才有可能保持優勢,為抓住「一帶一路」機遇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