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苑广阔
要想为当前乱象丛生的二维码市场正本清源,还是应该从法律与制度入手,结束目前二维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既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也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
日前,南京市民刘先生在扫描摩拜单车二维码时,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转账提示,于是向警方报案。当地有些市民也发现,扫描摩拜单车上的二维码后,如果不注意很可能钱就被转走了。虚假二维码骗局并非孤例。在广东破获的一起二维码诈骗案中,犯罪分子通过扫码盗刷获利90万余元。(2月28日《现代金报》)
利用二维码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之所以能够屡屡得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制码技术几乎是零门槛,不法分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将病毒、木马程序、扣费软件等植入二维码当中,让消费者上当受骗。二是二维码是一种用肉眼无法识别的信息技术,一些不法分子采用粘贴的方式用自己的二维码遮盖商家门口、柜台上正常的二维码,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识别,更别说有效防范了。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对二维码诈骗只能是有心无力,那么作为二维码使用的企业,首先应该承担起积极防护的责任来,从企业的角度承担起自己对社会、对商家、对消费者的责任来。
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在软件里加强了安全监控保护,确保用户扫码安全。比如支付宝公司近日宣布,从2月20日起,支付宝付款码将专码专用,只用于线下付款。而且支付宝已经自带网址检测功能,用于判定扫描的二维码是否存在恶意链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系统会发出安全提示,让用户判定是否需要进入跳转界面。这将可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二维码付款的机制实施转账诈骗。
但从根本上来说,要想为当前乱象丛生的二维码市场正本清源,还是应该从法律与制度入手,结束目前二维码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既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也缺乏统一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