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紙媒生機現回勇靠努力

2017-03-02
来源:香港商报

  報業公會副主席 蕭世和

  新春團拜,遇到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翁以登,他以報喜的語氣說,外國報道指最近很多人重新購買或訂閱報紙,可見紙媒是末日行業之說未必準確。

  由於時間關系,未有細問報道內容,回到報館后看到一則消息,近日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經常打對台的《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都成功轉虧為盈,《華郵》還準備增聘記者。

  美國兩張老牌大報突然傳來喜訊,回春之力來自什麼呢?行業內有不同分析,最「貼地」的說法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受歡迎之餘,還經常辱罵傳媒,當中兩張大報是重點箭靶之一。特朗普還經常質疑媒體「作新聞」,他的團隊創出了「后真相」(posttruth)的潮語,結果他罵得愈厲害,媒體的收視、閱讀愈上升。最新戰况是《華郵》不惜花錢登廣告反擊,特朗普就一反總統傳統,拒絕出席記者團體活動,直言不必和傳媒人打交道。

  貝索斯堅持出實體華郵

  有大新聞和爭議,利好報紙銷量是人所共知的因素。然而,除天時地利外,報業本身的自強都同樣重要,《華郵》的復蘇就是個鮮活例子。曾經威盡一時的《華盛頓郵報》因為作風老舊,導致銷量下跌,收入大減,不堪虧損下要放盤求售。大報衰微,使部分人士把「紙媒會死」、「網媒才是明天」挂在口邊,結果這份老報卻被網企大亨、亞馬遜大股東貝索斯收購。這位在網絡經濟叱風雲的大亨沒有像很多看淡紙媒的經營者,全面弃守轉到網上去,因為他明白報紙要有公信力,方法之一是保持發行實體版。這個做法是和眾多且門檻可以很低的網媒區分的重要身份象徵,所以他表明無意放弃紙媒,反而決定網上網下一起干。

  對岸的草總是比較綠,在網絡多年的貝索斯看到實體媒介門檻較高的特點,珍惜和發揮了這個資產的價值,乘着美國大選的爭議,《華郵》把握機會加入戰團,結果贏得不少美國人的支持,網上網下版銷量齊升,初步證明了這位網企大亨對實體報紙的體驗正確。

  資訊和公信力始終有價

  把貝索斯的體驗放到香港,可以看到相同的情况。現時部分人,包括部分機構主事者,會把「報紙少人看」挂在嘴邊;矛盾的是一有大事發生,他們就會找報紙老總解釋一番,然后不忘補上一句「還是傳統的報紙雜誌公信力高」。這些主事者矛盾的行為其實不能深責,因為他們不是媒體專家,當個別經營者天天在唱着紙媒無明天的時候,誰又能要求其他人去深究這些話的真偽呢?只是,當事到危急,他們的直覺和常識就跑出來,告訴自己還是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的報紙電視有公信力。

  美國紙媒走向衰弱的時間比香港早,現時他們的回勇,是否必定會在香港出現呢?答案大抵是有可能但不一定,因為時地不同,經營策略不同,產生效果就不一樣。正如紙媒在美國不振,但在世界其他地方,其實還有不少地區紙媒依然蓬勃,又正如美國的網媒欣欣向榮,香港網媒能夠做到財政健康的還是數量有限。作為媒體,資訊和公信力有價,這點還是比較可以確定的,美國同業的例子帶來了啟示,如何勇闖艱巨和充滿挑戰的明天,看來還要香港報業自身的努力。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