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行業,有一個說法是“葡萄酒的眼淚(tears of wine)”,是說輕輕搖晃盛了葡萄酒的杯子,會在液面上方的杯壁上出現一層液膜,然後這層液體聚成液滴,最後流回杯中。在中文裏,這種現象被稱為“掛杯”。
葡萄酒主要由水和酒精組成,此外還有少量糖等成分。葡萄酒的度數越高,表示酒精含量就越高,而表面張力(液體的一種特性,使得液體表面減小)就越低。當人們晃動酒杯的時候,酒會濕潤杯壁。當停止晃動,杯壁上會留下一層酒膜。酒膜中的水和酒精都會蒸發,但是酒精的蒸發速度會比水要快得多。很快,這層酒膜中的酒精含量就比杯子中的要低了。酒精含量降低,酒膜的表面張力就會升高。也就是說,杯壁上液體的表面張力比杯子裏要高。自然界總是追求平衡與和諧,於是,杯子中的液體就會向杯壁上流動,來阻止杯壁上的酒膜向表面張力升高的方向越走越遠。這種流動使得杯壁上有了更多液體,最後難以抗衡重力,形成液滴流下。
掛杯的產生是由於表面張力和馬拉格尼效應(因為表面張力的不同而導致液體流動)。它的關鍵因素,是酒精的含量。酒精含量越高,表面張力就越低,而酒精蒸發之後造成的表面張力差異就更大。這一差異越大,杯中酒往杯壁上流動的推動力也就越大,“掛杯”現象也就越明顯。
酒精含量自然是酒的一個指標,但顯然不是決定葡萄酒優劣的關鍵因素。在葡萄酒中,還有糖等其他成分,可能會影響到酒的黏度。“掛杯”形成的液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流,而酒的黏度則是它往下流的阻礙。所以,葡萄酒的黏度越高,那么眼淚往下流的速度也就越慢。視覺效果上,“掛杯”的時間也就越長。但是,“葡萄酒的眼淚”並不被葡萄酒行業作為評判優劣的指標。(美國食品技術協會高級會員、食品工程博士 雲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