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港大男生性欺淩背後:男生常靠性侮辱建立友誼

2017-04-13
来源:澎湃新闻网

   香港大學最近不大太平。繼被披露有20人涉嫌向一人下體滴蠟的集體欺淩事件後,4月5日再次流傳出有數名疑似港大男生涉嫌在宿舍內集體性欺淩一名男生。

  在流傳出的視頻中,一男生被數名男生按壓在床上,其中一名脫下褲子用生殖器“鞭打”被壓男生的後腦,眾人哈哈大笑。

  港大發言人稱,學校目前正在調查此次事件,並譴責任何冒犯或欺淩行為,若證據足夠會考慮啟動適當的紀律程序。

  雖然事情真相還並未得到進一步的公開,但在網上的很多評論中,都有人在看到這則新聞時指出,很可能是出於香港很多大學中都普遍而隱秘存在的“hall文化”。這裏不想對該事件定論,僅想從這種欺淩現象的存在展開一些討論。

  由於“人多地少”的現狀,香港高校宿舍經常是一屋難求。得到資格的學生需要格外努力做出“良好表現”,以求安穩入住。而與此同時,舍堂裏的老生有時會為了維系獨有的氛圍,做出一些類似欺淩和羞辱性質的舉動,以考核新入住的學生是否“夠格”繼續住下去。盡管在這次“鞭打事件”中,出事宿舍樓的學生會幹事對外宣布“確認事件並不涉及任何欺淩成分,與hall文化沒有任何關聯”,也無法完全否認在高校的這些欺淩現象的確存在。

  其實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群體中,都有類似的男生之間的欺淩現象。除了直白的拳腳暴力,用涉性的方式調侃、捉弄甚至侵犯、傷害一個男生,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

  在很多西方國家的大學中,有著“兄弟會”的傳統。經過種種“考驗”的男生才能獲得加入的資格,在日後的學業、職業、人生道路上,同為“兄弟”的各級男生可以自此共享資源,得到支持。

  BBC紀錄片《兄弟會男孩: 深入美國兄弟會》中,成為了預備成員的男生,必須經曆為期一周的忠誠考驗才能正式加入兄弟會。整理房間、打掃衛生,伺候大哥們的衣食住行……這些男生對正式成員的要求幾乎沒有任何怨言。而相當一部分兄弟會的入會儀式中,包含了肉體擊打、性侮辱等暴力行為。

  再回到中國。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上學期間參與或者見到過這樣的一個遊戲:一群男生抓著或者抬起某個男生,將他的生殖器對准某個硬物加以撞擊、磨蹭。這個遊戲,在大陸地區被稱作“鋸人”、“卡人”、“開飛機”,港澳稱為“Happy Corner”,它更有名的台灣名稱則被叫成“阿魯巴”。

  2010年,北大附中曾經發出警告禁止學生之間玩“鋸人”遊戲。

  阿魯巴是一種男性間的群體“遊戲”,多在中學到大學的年齡階段發生。這種學生同儕間的打鬧嬉戲,被當成是男生之間建立友誼的“儀式”。仔細想想,這個遊戲其實和上面提到的男生宿舍以及兄弟會文化有著微妙的相通之處:男生們用帶有性侮辱意味的方式建立秩序與聯結。

  那么,這些所謂的“考核”、“刁難”、“調笑”,與欺淩和暴力有區別嗎?為什么男孩們需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處理團體間的關系?

  訪談中,兄弟會考驗預備成員的標准,或許可以引出供我們思考的重點:他們希望入會的人是一個鐵血錚錚的男子漢。通過各種各樣的考驗,被試者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真·男·人。

  紀錄片《兄弟會男孩: 深入美國兄弟會》截圖

  什么是“真男人”?或者說,要符合怎樣的特征,才能變成一個“真男人”?

  不難發現,無論是兄弟會的入會考察也好,宿舍、班級中男生之間各種涉性的遊戲、淩辱玩笑也好,對象往往是這樣幾種:人緣、功課或是體育能力都很好很突出的男生;與前面相反,各方面能力都很差的男生;第三種則是比較特別,尤其是性別氣質不符合傳統期待的男生。對第一種人的是出於認可的“證明”,後兩種則更像是懲罰或者警示。

  圖片來自網絡

  港大視頻曝出的畫面中,被羞辱的男生做出掙紮反抗的姿勢,得到是只是旁邊人的笑聲。反抗,以及反抗背後所代表的柔弱,與男子漢氣概顯然背道而馳。而欺辱別人的人,則通過性——這樣一個男性的究極象征——達到征服、壓制與控制的快感。

  因此,被整的人很少或也不敢表現出脆弱的一面。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裝得無所謂,甚至要顯得很享受或者欲拒還迎的“友好”,這樣不會被當做格格不入的對象,轉頭又可以加入到整人的隊伍中去。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郭怡伶在論文《磨蹭的快感?——阿魯巴的男子氣概建構》中提到:

  “阿魯巴是一種男性的下流遊戲作為學習男子氣概的操演過程。這些男子氣概並藉由他律性彼此監督,確認每個男性都服從同樣的男子氣概建構。要借著一次次的男性團體儀式凝聚、加強本身也提醒其他團體裏的男性,並在團體裏彼此監督、監視。(這樣的遊戲)表示了男性對本身追求男性氣概的不安或不確定,需要一次次的凝聚來安定或肯定自己,內化男性對男子氣概的追求。男性總是處在一個極端不安,害怕自己不符合男性氣概的迷思中,可見男子氣概的認同本質是多么脆弱、虛幻。”

  校園中的阿魯巴遊戲,圖片來源:女人迷

  這個由被欺淩轉變成默許欺淩,甚至在日後反轉角色的過程是一步步完成的。

  香港《大學線》曾以問卷方式訪問了五間大學的學生關於“Happy Corner”的態度。調查顯示,近四成男生曾在上學期間被con,有七成最初是在不情願的情況下被con的。但是,近四成受訪者表示,即使“被con者”反抗,也不會停止con人,再加上擔心被整得更厲害,遭到同學排擠、看不起等因素,很多人最後都“因為玩的次數多了,便變得無所謂,有時被con得麻木了,甚至會放棄掙紮”。也有“被con者”覺得是為群體作出了貢獻,對群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得到增加。

  圖片來自網絡

  范綱皓在他文章中總結:

  “比起女人,其實男人才是最崇拜陰莖的群體。只要陰莖夠大、夠粗、夠硬,性經驗夠多……就是在向其他同儕證明自己是一名強調競爭、征服、控制、身強體壯、擁有王道領導力的‘鐵漢’、是貨真價實的‘真男人’。因為這些性遊戲,是建構一個男人之所以是男人的過程,所以其實不會有男生會全面拒絕這些性遊戲,也很少有男生將之視為是‘性騷擾’。

  直到我長大了,我才意識到阿魯巴是一種性騷擾,只是它被包裝成一種社交遊戲、一種調侃彼此以展現男人間情誼的遊戲。”

  這種性方面的暴力和羞辱成了男生們展現陽剛、操演男人特質的重要時刻,男性/直男之間的親密空白,通過惡搞、讓對方出糗,甚至欺辱的方式被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起來,表達成了一種扭曲的“友好”。只是人們很容易忽視的是,這樣的行為極可能給被欺淩者留下嚴重的生理和心理傷害,或者讓他們內化暴力的合理性,延承這種錯誤的性別觀念,甚至轉而侵害他人。

  我們之前的文章《摘下假面,解決“男孩危機”不能靠陽剛教育》 裏,曾經向大家展示過“成為一個男人”對於青少年造成的詛咒式的惡劣影響——男人們在這種思路的影響下變得相信:只有通過侵略、暴力和強大的性能力,自己才能獲得認可。

  紀錄片《面具之內》截圖

  每起暴力、欺淩事件的背後,總會有不同的起因或者具體情境。也許這些男生們連自己都搞不清為何要羞辱別的男生,而我們的學校、社會和文化仍在持續鼓勵著他們遵循自己所屬性別的刻板特質,並且縱容他們因此實施的暴力和欺淩免於付出代價。

  男性需要面對的真正問題也就在於此:在一場關於“真男人”的塑造過程中,暴力變成了一種不得不被施行以及被忍耐、默許的工具,性是助力。除此之外,侵害的本質顯得無關緊要了起來。這也是我們一再描述的“當性別只能是兩種標准模樣”的惡果。請相信,那不是世界的真相。

  (本文原載於“女權之聲”微信公號genderinchina,原標題為《港大男生性欺淩背後,也許是一場被期待的男子氣概建構“遊戲”》。)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