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考察大灣區促進溝通

2017-04-19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

  行政長官梁振英今日率團出發,考察粵港澳大灣區西岸六個城市,包括廣州南沙、肇慶、中山、江門、佛山和珠海,一行30多人,包括多位高官、行政會議成員、「一帶一路」專員及商會代表等。筆者有幸隨團,對此行充滿期待。

  「粵港澳大灣區」并非一個新名詞,早在十多年前已有內地學者提出,但一直只停留在議論階段。直至前年3月,才在國務院發布的《願景與行動》中,首次正式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計劃,目的是要充分發揮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三片廣東自貿區的作用,再結合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深化三地合作,要打造成為「一帶一路」的戰略基地和橋頭堡。

  由概念進入制訂規劃

  今年北京兩會,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談到關於香港的,其中一個亮點就是明確提出「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可說是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指出了方向,同時亦發出了一個信息:「粵港澳大灣區」這趟列車已快將開動,并預留了「好位」給香港,切勿錯過。

  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由一種概念而終於進入制訂規劃階段,并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心里不禁有一種快慰之感。猶記得,去年的政協會議,筆者有一份提案,題為:「一帶一路」戰略中充分發揮香港的獨特作用。提案的其中一個重點內容,便是認為香港必須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因為粵港澳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海港群和空港(機場)群,集裝箱輸送量每年超過7000萬個標準箱,機場旅客輸送量年逾1.5億人次,區域的GDP總量達1.4萬億美元,貿易總量更高至1.8萬億美元。因此,若粵港澳大灣區一旦形成,實力絕對不會比現時世界最強的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這三大灣區遜色。

  「粵港澳大灣區」還具有一個舉世無雙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因為大灣區內有9個內地城市,同時還有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如此「一區兩制」,既有內地社會主義規劃經濟的長處,同時又具有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優點,兩者相加,所能發揮的效應,就不是「1+1」那麼簡單了。

  不過,要成功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關鍵在於避免城市之間無序競爭,以防互削實力,這才有利提升整體的對外競爭優勢。但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有很多問題需要仔細磋商和協調。如何確保粵港澳三地能在有序分工、互惠互利的前提下融合發展、締造共贏,防止產業發展上出現「豆萁相煎」的亂象,是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都需要設法解決的。

  互增了解利明確分工

  為此,筆者上一年亦與多位港區政協委員聯署,提交了一個「關於香港與廣東自貿區之間開展有序競爭」提案,主要是以深圳前海港貨中心為例子,希望中央和省政府能夠關注廣東自貿區的真正作用,到底是要促進粵港深度合作達至共贏,還是會引致惡性競爭,於港不利。該提案獲得高度重視,去年被列入政協港澳組的重點提案,并成立一個全國政協港澳臺僑辦公室高層組成的專組跟進,親往廣東自貿區三個片區及港澳,搜集意見,進行實地調研。而今,政府工作報告既然提出要「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反映專組經調研之后,對實際情況已有所了解,有把握為粵港澳三地作出合理分工,減少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若有留意的話,當會發覺中央近年很積極推動粵港澳緊密合作、共同發展,包括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物流、高增值服務中心,并支持澳門作為世界旅游休镕中心,同時希望建立港深、港穗、珠澳的創新合作機制。可以看出,根據三地的經濟特徵,國家對粵港澳未來的分工互補合作,其實已有腹稿。

  今次的考察,可說是特區政府為融入大灣區邁出實際而重要的一步。3天要走訪6個城市,盡管是走馬看花,起碼也可以對該6個地方的發展和特點有個初步認識,更有意義的是透過這次的高層接觸和交流,等於香港與大灣區這6個合作夥伴打開了溝通之門,大家可互相了解彼此的長處和短板,知己知彼,有助將來分工協商,共同為大灣區的未來發展發揮所長。事實上,香港、廣東和澳門可說各有強項,若能真正做到優勢互補,分工明確,必可令大灣區經濟效益大大提升,形成極強的國際競爭力。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