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

2017-06-01
来源:中新网

   探訪國家級非遺“成都銀花絲”千年技藝引年輕人傳承

  工作室內,學員正在進行“壓絲”操作。 呂楊 攝

  作者 王鵬 呂楊

  說起“天府之國”巧奪天工的傳統手工藝,很多人會想到精美絕倫的蜀繡、蜀錦,以及亮麗典雅的漆器。但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獨特的傳統手工技藝——成都銀花絲,多年來“養在深閨人未識”。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銀花絲的制作已有2000多年曆史。近日,記者走進成都銀花絲非遺傳承人道安的工作室,零距離探訪銀花絲制作工藝及傳承現狀。

  作為成都市著名的傳統特種手工藝,銀花絲產品采用高純度的白銀為材料,手工精制而成。藝人們所用的銀絲最細僅有人頭發的一半粗細,粗的也僅有幾毫米,通過填絲、壘絲、穿絲、搓絲等手工技法,制作出一件件神奇的手工產品,諸如形態自然逼真的蒼松、翠竹、梅花、蘭草以及活潑可愛的鳥獸蟲魚等。

作為成都銀花絲非遺傳承人,道安在自己制作之餘,也對學員進行教學。 王鵬 攝

  作為成都銀花絲非遺傳承人,道安在自己制作之餘,也對學員進行教學。 王鵬 攝

  記者抵達工作室時,十幾名學員正伏案工作,他們從事著不同的工序。“銀花絲制作工序非常複雜,從銀材料提純開始,包括拉絲、手工絞合、焊接、洗色、拋光、防氧化處理等數十道工序。”道安告訴記者,在這些工序中,還要涉及物理、化學、冶金、機械加工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完成,十分複雜。

  工序複雜,學起來自然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已經學習銀花絲技藝十多年的學員王莉告訴記者,純手工的銀花絲技藝學起來頗為艱辛,“經常要用手按壓銀絲,手指會脫皮、流血。”不過,王莉表示自己會堅持學下去,“很多工序我都還不會,想多學點東西。”

  據道安介紹,成都銀花絲技藝最大的特點,是采用“平填”技術,無胎成形,反映出藝人高超而精湛的技藝。“藝人們根據設計圖稿,采用不同粗細的純銀絲,先制作出圖形邊框,再用不同的技法對中間的圖紋進行填充和編織。”這種獨特的技藝令人想起了刺繡及其他手工技藝,全憑藝人的藝術感悟和熟練的手上工夫。

23歲的楊麗正在焊接銀花絲制品。 王鵬 攝

  23歲的楊麗正在焊接銀花絲制品。 王鵬 攝

  與此同時,道安還與女兒一起嘗試工藝創新。以前的銀花絲都是平面的,她們根據年輕人的喜好,將浮雕、鑲寶、燒藍等立體制作技藝運用在銀花絲的設計制作上,讓銀花絲更具觀賞性與裝飾性。其次,她們還創新性地將琺琅這種技藝融入到素色的銀器制作上,通過琺琅技藝的燒制,讓純淨素雅的銀花絲有了全新的光澤和色彩,深受消費者青睞。“因為傳統的和現代的結合就是說有獨創性、有創新,接受的人就比較多。”道安說。

  工作室裏,“90後”學員楊麗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她承接的工序是成都銀花絲技藝中難度頗高的焊接。因為銀的熱脹冷縮明顯,在銀花絲立體擺件的焊接過程中,容易造成作品的變形。此外,如果焊接材料的配方不好,還會在作品上出現明顯的焊點。“要處理好變形的問題,就需要藝人非常有經驗,而要解決的焊接問題,就需要掌握焊接材料的獨家配方。”道安說。

  23歲的楊麗已經學習焊接近3年,談及三年前第一次見到銀花絲飾品,她記憶猶新。“當時真的沒想到這么漂亮的飾品是手工制作的。”楊麗說,知道是純手工制作後,自己便下定決心要學習這一傳統技藝。雖然自己主要學習焊接,但楊麗的目標是掌握銀花絲制作的全套工藝,“趁著年輕,我想多學一點。”

  道安告訴記者,工作室裏的學員多是“80後”,也有“90後”,大都是被精湛的制作技藝吸引。道安希望有更多年輕人知道這門技藝,“大家有喜歡的就願意來學,我可以傳授,特別是大中院校的學生,他們有美術的基礎,學這個技藝的時候上手也很快。”在道安看來,年輕一代是這門技藝傳承下去的關鍵。(完)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