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潘仲男報道:本港人口逐漸老化,政府近年大力推動以創新科技應對有關問題,其中樂齡科技,便是透過科技應用,提升長者居家安老的質素。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早前與團結香港基金合作進行全港首個樂齡科技概況報告,發現面對五大項挑戰,包括社會對樂齡科技重要性意識不足、持份者缺乏合作、科研資金不足、外國成功例子難在本地普及、沒有產品測試平臺等。
2040年老年人將占約三成
樂齡科技概況報告是由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委聘社聯而進行,社創基金專責小組主席張仁良昨表示,至2040年,65歲以上人口將占香港總人口約30%,屆時長者平均教育水平將較現時高,且有經濟能力并對生活質素有要求,可以看到既帶來挑戰,但也是一個機遇。他續說,與其他國家或地區比較,本港的樂齡科技發展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社會對相關議題缺乏全面及深入探討,過往只有零碎研究。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亦贊同本港的樂齡科技發展較其他地區遲,并稱在港可使用的產品種類相對少,雖然會進行樂齡科研,但卻少有應用,更遑論到達普及化。蔡指出,本月15日起將於會展舉行為期3日的樂齡科技博覽,希望提升公眾對長者科技產品的了解。稍后也會將報告整合交給政府,探討有什麼措拖改善現況,如現時準許長者以醫療券購買眼鏡,是否可套用至不同的樂齡科技產品上。
難以商品化投入市場
負責研究的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干事、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提到,目前照顧長者的人手不足,在有關行業估算職員空缺率達到18.2%,認為若能善用樂齡科技有助交善情況,呼吁不同界別專家及使用者合作。
報告中檢視了72項樂齡科技產品,其中56項正在香港使用,涵蓋「醫食住行」各範疇。高級研究員水志偉指出可歸納了本港發展樂齡科技面對24個挑戰,并主要分為5大項,包括社會對樂齡科技重要性意識不足,當想像長者服務,普遍會先想到人手及開支,但較少想到可透過科技減輕有關工作。其中例子有防撞衣服,可減少長者跌倒時受到傷害,但卻鮮有應用在長者院舍等。
水志偉又講述,持份者缺乏合作、在大學有樂齡科研成果,但卻與商界未能連接,難以商品化投入市場。此外,科研資金不足、外國成功例子難在本地普及、沒有產品測試平臺等也是問題所在。黃元山認為,香港市場規模有限,也可能影響商界在投入資金,以至推動及測試平臺等不太感興趣。
爬樓梯機進口10年不普及
晉利有限公司從德國進口輪椅爬樓梯機,代理已有10多年,但在本港并不普及。聖雅各福群會中西區長者地區中心,去年獲私人慈善基金資助30萬元中心服務經理楊惠蘭表示,中心在購入2部輪椅爬樓梯機推廣「樂」樓梯計劃,方便長者出入唐樓,以及消除中西區的樓梯障礙,以往長者需靠家人攙扶才能上落樓梯出門,導致與外界接觸減少,現時造過輪椅爬樓梯機,2月至今已服務約40位長者,他們的生活質素有所改善。
另外,得信醫療制造了希望之手,裝置是由香港理工大學教授研發,后來獲公司繼續投入研究才得以應用,希望之手是用於訓練中風病人手掌開合運動、讓病人重新掌握手掌開合時的感覺,達至再教育大腦的復康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