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2

超級高鐵剛剛完成重大測試 但還像萬裏之行第一步

2017-07-17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超级高铁刚刚完成重大测试 但还像万里之行第一步

  網易科技訊7月17日消息,據《財富》網站報道,洛杉磯超級高鐵技術初創公司Hyperloop One本周宣布,它完成了其超級高鐵系統的首次“全尺寸”測試,該公司把這比喻成萊特兄弟的飛機首次起飛。

  (英文的說法是“基蒂霍克時刻”(Kitty Hawk moment)。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駛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1號”,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基蒂霍克海灘,進行了首次有動力驅動的持續飛行。)

  這次測試,列車在真空管道中的最高時速只達到了70英裏/小時(約合113公裏/小時),是該公司最終目標時速的十分之一。但是,該公司感到已有足夠把握,在今年晚些時候啟動下一階段測試,他們希望屆時列車的時速能達到250英裏(400公裏)/小時。最終,該系統最高速度將達到750英裏(1200公裏)/小時,幾乎接近聲速。  

Hyperloop One完成首次真空環境下測試 運行5.3秒

 

  自從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2012年提出“超級高鐵”這一概念以來,其高速度特效抓住了公眾的想像力。但是,許多正在開發這項技術的人表示,構想中的“超級高鐵”系統不僅僅是關於速度,而是改變了我們有關人員和貨物如何運輸的思維,而這項產業僅在美國就能達到1.48萬億美元的規模。

  Hyperloop One聯合創始人歐文·彼西弗(Shervin Pishevar)稱:“這種影響符合我們將城市轉變為地鐵站的創始願景,改變了有關人們居住地和工作場所的含義,有助於促進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

  其它一些公司,如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簡稱HTT)和Arrivo,也在開發自己的“超級高鐵”技術。

  美國聖彼得大學政治學教授菲利普·普洛奇(Phillip Plotch)指出,曆史上,伴隨著新的交通運輸技術的出現,人類活動空間發生了急驟變化。

  在整個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從以馬車為主到高架列車等交通方式的變化,使得城市得以快速擴張,意味著人們可以居住在離工作場所更遠的地方。然後是汽車時代的到來。

  普洛奇稱:“一切都突然爆發了,現在你的居住地(離工作場所)可以有20英裏遠,而城市面積可以達到1000平方英裏,而不是過去的幾平方英裏,而Hyperloop(超級高鐵)將再次帶來變化,你可以在(距工作場所)數百甚至數千裏之外的地方生活,比如你可以在紐約市工作,而居住在弗吉尼亞州或波士頓。”

  事實上,隨著Hyperloop One等公司向人們極力推銷幾乎超音速的旅行速度,在工作場所附近居住的需要可以被完全消除。按照工程師所承諾的速度,乘坐Hyperloop列車從洛杉磯到舊金山,可能只需要30分鍾(乘坐汽車需要6個小時)。美國科羅拉多州和德克薩斯州等幾個州正在研究這項技術的可行性,密切關注其發展,看看是否值得投資。

  普洛奇指出,這樣一個戲劇性的變化,將導致Hyperloop車站周邊的經濟發生重大變化。

  他說:“它將是一個國家最有價值的房地產。沒有Hyperloop車站的城市和社區將在經濟競爭中失利。所有的城市都在爭奪就業、娛樂、遊客等等,這就是為什么現在每個城市都想擁有機場、火車站和高速公路。

  其他專家對此表示同意。

  美國能源部高級顧問戴恩·埃格利(Dane Egli)指出:“你只要看看中國或世界其它地區的高鐵——任何地方擁有交通樞紐,它們就具有經濟活力,當地經濟發展就能得到改善。”埃格利補充說,他和他親自擔任主席的非盈利組織“Hyperloop高級研究合作夥伴關系(Hyperloop Advanced Research Partnership)”一起,呼籲特朗普總統將Hyperloop發展基金列入總統本人提出的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計劃中。

  埃格利稱:“我們會見了國會、眾議院交通和基礎設施委員會、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和交通運輸部的官員,他們一致對Hyperloop感到興奮、有興趣和好奇。現在,我正准備在向(白宮)寫信。我們沒有直接向特朗普彙報有關情況,但我希望在未來三到六個月內能實現這一願望。到時,我不知道馬斯克是否會和我們一起(向特朗普彙報)。”

  馬斯克是美國白宮商業委員會的成員之一,該委員會向總統提供咨詢。但最近在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後,馬斯克退出了該委員會。

  盡管埃格利和其他倡導者對Hyperloop的熱情不變,但仍有許多理由對Hyperloop持懷疑態度。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已將這個概念描述成不切實際且成本高昂。此外,乘坐Hyperloop膠囊車廂旅行,它對人的生理有何影響仍不清楚。新的軌道將不得不鋪設,這是一個巨大的後勤方面的挑戰,而且不容易解決。雖然對於願意接受這項技術的城市來說,其潛在的經濟利益是明顯的,但仍有些人警告稱,這可能不是一項明智的投資。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