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搶創科人才須行多幾步

2018-05-12
来源:香港商报

  方想

  港府日前公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在政策上拆牆鬆綁,提供便利,以吸引海外創科人才來港。近年,內地以及外國在科技創新產業方面發展迅猛,匯集大量的科技精英是關鍵一步。本港有意在創科發展上取得突破,加入爭搶創科人才是明智之舉,惟香港創科發展相對落後,在爭奪高端外來人才方面,正面對多種緊迫形勢,因此除要應對「引進來」的挑戰,更應思量「留得住」的難題,否則事倍功半。政府必須行多幾步,致力打造適合創新人才發展的產業環境,解決住房、交通、子女讀書等配套問題,才有望追上周邊城市,匯聚人才與就業機會,推動創新科技和創意產業。

  引進來還須留得住

  根據新計劃,人才入境適用於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從事生物科技、人工智慧、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數據分析、金融科技和材料科學的租戶及培育公司,每間公司每年獲發配額最多100個,入境處審批的時間將從一般四周縮短至兩周。最大的好處,是簡化申請手續,加快審批速度,避免了聘人夜長夢多。現時不少香港公司,深受科技人才短缺之苦煎熬,今次計劃推行,有助科技公司、機構從海外和內地招聘本地缺乏的人才,而本港擁有多方面傳統優勢,包括國際化、低稅率、成熟監管和法例、保護知識產權、融資服務等,都為吸引人才提供誘因。

  通過放寬移民條例,輔以稅務優惠、財政補貼,加之簡化審批手續,香港在銳意匯集科研人才方面是有主動權的。然而,僅吸引人才並不足夠,如何讓人才能夠留在本港發展,讓他們有一展身手的空間,更為重要,否則不說頂尖人才不屑一顧,就算來了也會離開。香港經常被批評缺乏科技人才,落後其他地區,但實情是不乏「曾經擁有」,例如民用航拍無人機大疆公司,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汪滔就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他坦承「假如我沒有來香港,便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最終卻是在鄰近城市深圳開花結果,大放異彩,說明本港就算有好的創科人才,亦需要營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創科生態。事實上,由於看不到前景,香港優秀的科技人才無奈轉行或離港另謀發展的,又何止汪滔一人,更不用說拿什麼去吸引外地專才了。此外,香港居住、生活、教育成本高昂,恐怕亦令不少創科人才卻步。

  創科人才不嫌多

  建立一個有利人才在港生活的經濟和社會環境,這才是吸納和留住人才的關鍵。今天,深圳形成了對全球科研人才的巨大「吸盤效應」,其中的經驗值得香港借鑒,當中包括引入創科人才會提供住房、醫療、子女入學等優惠政策,推動才幾年的「孔雀計劃」(獎勵全球高層次人才的計劃)已經為全球科研人才所熟知;推動打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產業鏈,將科研成果變成商品和服務,進入市場;大力投入孵化初創企業,鼓勵創新創業;吸引知名一流科技企業落地等。本港可以進行參考,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吸引和挽留人才的能力。一個有利之處在於,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已經設立,香港可以利用新園區吸引全球最高端的、符合兩地發展方向的創科企業入園,並攜手深圳引進人才,例如考慮讓科創人才早上來港工作,晚上返回深圳居住,不失為揚長避短之舉,相信以香港的高薪低稅,內地的較低廉生活成本,將發揮乘數效應,形成對人才的強烈磁吸效果。

  當前創科人才炙手可熱,只有爭不到,沒有會嫌多的,本港若是有人憂慮「與本地人搶飯碗」,簡直是不知所謂。本來香港創科發展就已落後,找不到人才更是事實,正是急起直追的時候,政府若不行多幾步,加快引入外來人才,競爭力只會每況愈下,這又豈是香港之福?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