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11

特朗普變臉 環球冧市 中美將磋商落實聯合聲明

2018-05-31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訊】記者吳天淇報道:對於美國特朗普政府在中美經貿問題上的反口覆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昨於例行記者會直言,美方每一次變臉和出爾反爾都是對自己國家信譽的又一次損耗和揮霍。事實上,特朗普此番變臉,加上意大利局勢動蕩,已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重大冲擊。前夜昨晨,歐美主要股市紛紛下挫;昨日亞太主要股指悉數盡墨,上證綜指大跌2.53%,本港恒指亦跌1.40%。最新的消息是,美方經貿磋商工作團隊昨已抵京,未來幾天中美雙方將就具體落實中美聯合聲明共識展開磋商。

  中方: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本港時間5月29日深夜,白宮發表聲明,將對從中國進口的涉及「產業重要技術」類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并將擇日宣布對涉及併購和購買有關企業及產品的中國個人和實體實施具體投資限制和出口管制措施,同時將繼續在世貿組織對中國提起有關知識產權的訴訟。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我想大家的感受是一樣的。在國際關系中,每一次變臉和出爾反爾都是對自己國家信譽的又一次損耗和揮霍。美方有關聲明顯然有悖於不久前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

  「我們敦促美方言而有信,按照聯合聲明精神與中方相向而行。」她指,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平等對話磋商、以建設性方式妥善處理和解決有關經貿分歧,這符合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和長遠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

  華春瑩說,「還是那句話:中方不想打,但也不怕打貿易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果美方執意任性妄為,中方必將采取堅決有力措施維護自身正當利益。」

  美經貿磋商團隊昨抵北京

  昨日,新華社亦發表評論批美出爾反爾。評論指,美國政府多變和反覆已不是第一次,幾天前特朗普對「特金會」的搖擺不定和戲劇性變化就是一例。磋商絕不等於反覆折騰,而要拿出誠意務實溝通。

  此前29日深夜,中國商務部已迅速作出回應:我們對白宮發布的策略性聲明既感到出乎意料,但也在意料之中,這顯然有悖於不久前中美雙方在華盛頓達成的共識。無論美方出台什麼舉措,中方都有信心、有能力、有經驗捍衛中國人民利益和國家核心利益。中方敦促美方按照聯合聲明精神相向而行。

  昨夜,商務部網站發布新聞:5月30日下午,美方經貿磋商工作團隊已抵達北京。未來幾天內,美方50餘人的團隊將與中方團隊就具體落實中美雙方聯合聲明共識展開磋商。

  亚太股市昨大瀉

  受中美貿易陰雲密布影響,加之意大利局勢動蕩、美6月加息在即,亞太股市主要股指回落明顯,跌幅介乎1%至3%。其中,亞洲股市顯著走低,日韓股市跌幅介乎1%至2%;澳洲股市跌0.46%。滬深股市下跌均超2%,上證綜指收跌79點或2.53%,報3041點,日益迫近3000點,創下3月23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亦是19個月以來的新低。

  港股預料下月波幅超大

  至於港股,因昨期指結算,恒指走勢反覆,最終收跌427點或1.40%,報30056點,成交額1097億元。藍籌股普遍下跌,騰訊(700)以全日低位395元報收,跌1.7%;友邦保險曾跌穿80元,收市與豐控股齊跌1.2%。分析預計,恒指短期將於30000點附近上落,暫以4月低位29518點作支撐。

  時富金融優越投資部顧問黎永良表示,由於美元強勢、意大利危機,加上特朗普不時反口覆舌,令全球股市受壓。他預計6月份港股波幅超大,全球股市資金將以黃金及美元作避險用,恒指難突破31000點,并於29000點有支持。

  財經評論員李偉杰則稱,市場焦點目前落在意大利政局之上,加上中美貿易摩擦情勢未明,歐洲股債下挫,影響了環球投資氣氛。而港股須靜待A股進入MSCI后資金完成部署,同時亦須待「北水」重臨。

  美元黃金成資金避難所

  環球股市震蕩下,市場避險情緒明顯升溫,資金追逐美元、美債及日圓。昨日,美匯指數企穩94關之上,報94.51;圓匯企穩於108.64,歐元兌美元一度重上1.16水平,美國10年期國債息率則跌至2.85厘。而新興市場貨幣成為重災區,人民幣連日下挫,跌幅有加劇趨勢,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昨一度跌穿6.43關口;而2007年受狙擊而點燃起亞洲金融風暴的泰銖,亦曾急瀉近0.5%。

  金價方面,雖受惠地緣政治風險升溫,但同時亦受制於美元升勢,表現相當反覆,繼續遇阻20日線,未能守住千三水平,昨最終收在1298.7美元。

  汇豐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策略及諮詢業務亞洲區主管范卓雲看好美匯持續強勢。至於人民幣,她預料隨內地開放金融市場政策陸續出台及A股入MSCI等利好因素,未來料有更多長期資金投資人民幣,預料下半年走勢平穩,可維持6.40一線。

  链接:美擬收緊部分中國留學生簽證

  【香港商報訊】美東時間5月29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計劃將部分發給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縮短,其中包括攻讀高科技制造等專業的學生。美方表示,簽證申請過程本身不會改變,惟美使領館官員將不會像往常一樣簽發最長期限;相關變化將於6月11日開始生效。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指,中美簽證便利化是對等、互惠的事情,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雙方都應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使兩國人員往來更加便利,進而為兩國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攻讀高科技學生簽證有效期僅1年

  據一名美官員透露,根據美國使領館收到的指示,攻讀機器人、航空航天和高科技制造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簽證有效期將被限制為1年。此外,如果中國公民在屬於美國商務部的特別審查名單內的實體機構擔任研究人員或經理,他們在申請簽證時將需要來自多個美國機構的特別許可,而這些特別許可的發放通常要花費數月時間。

  事實上,美總統特朗普在去年12月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已暗示上述變化。該報告稱,美將審查并收緊簽證審批程序,以「減少非傳統情報收集者的經濟盜竊行為」。報告特別提到,可能限制攻讀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外國學生簽證。而且,在宣布實施新政策前,美國政府就已收緊H1B工作簽證(發放給美國公司户傭的擁有專業技能的外國籍員工)的審批政策,此前已取消H1B持有人員的配偶工作權,今后H1B審批將繼續趨嚴,外籍駐院醫生和化學工程師等人士或受影響。

  专家:不必被特朗普牽着鼻子走

  【香港商報訊】昨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在回應特朗普重提加徵關稅時表示,直面特朗普「弃約精神」,中方應以牙還牙維護中國利益,美方外部干擾只能是徒勞。同時,中方也應充分利用「中美貿易戰」的兩面性來實現我們自己的目的,絕不會被特朗普的「反覆無常」牽着鼻子走。

  面對美方出爾反爾,梅新育撰文稱,首要的當然是敢於硬碰硬。此前,中方已公布過的對等報復清單可以重新拿出來。其次,中方不會動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一貫決策。再次,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不妨把貿易戰的另一面用好」,如美國限制中國對美投資,減少中國人簽證等,可助中國防範資本外逃與人才外流;美發動中興事件,亦要看到其破壞了自己的市場信譽等。

  梅新育強調,「中國可以接受按照國際規則開展的措施,但不應也不可能接受按另外一國國內法的城下之盟」。他指,特朗普本人及其政府在對華事務中表現出來的「反覆無常」和動輒揮舞貿易制裁大棒符合特朗普本人一貫作風和主張。作為商人,他喜愛先聲奪人、動輒訴諸法庭爭取更好條件,并美其名曰「交易的藝術」;實則不過是降低美國行為的可預測性,并藉此為美爭取更好的條件達成交易,而不是讓交易破局。「因此,我們不必被其牽着鼻子走」。

  特稿:中美經貿問題非短期可解決

  美國在對華經貿上的最新表態引發全球關注,令此前一度稍有緩和的中美貿易關系再起陰雲。對此,中方發表聲明督促美方遵守稍早前達成的共識,并稱「如果美方在貿易問題上肆意妄為,中方將采取相應措施」。接受本報訪問的專家認為,中美經貿關系相當复雜,并非短時間內通過一兩次談判即可完全解決問題,雙方應顧全大局,共同致力於化解分歧。

  美方或為尋求談判籌碼

  與此前威脅要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徵收關稅不同的是,這次特朗普政府針對加徵關稅的時間表作出了明確表述,包括2018年6月15日之前公布最終涉案加徵關稅中國商品清單,稍后開徵關稅;6月30日前公布限制投資和出口管制的細節,并在不久后實施。

  美方最新表態令全球再度陷入不安,一時間,對中美貿易戰的擔憂重又升溫。不過,也有評論人士認為,美國前天深夜的強硬表態,很有可能是以此作為即將到來的談判的一種策略,目的是為了下一步談判尋求更多的籌碼。

  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院長馬曉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美國這次公布了具體加徵關稅的時間表,但在處理相關問題上,美方有很多法律程序要走,到最終執行日期前都會有變數。「就此次表態而言,美國最后并不一定照此來執行,一切都存在變數,包括接下來與中方的談判,美方還有一系列流程需要走。」

  短時間恐難有具體結果

  引人關注的是,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定於6月2日至4日來北京與中方官員會晤,雙方即將展開新一輪貿易談判。

  馬曉野指,中美經貿關系本身相當复雜,雙方要經過長時間談判才能解決問題即使雙方即將展開新一輪談判,但很有可能仍不會取得太大的結果。「中美复雜的貿易問題并非一兩次談判就能解決,包括投資和貿易等都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在這過程中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馬曉野認為,中美雖在十多天前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但亦不代表中美之間貿易摩擦不會發生。他指,中美不打貿易戰的概念是雙方不互相交叉升級貿易冲突,但在整個漫長談判過程中存在貿易摩擦不可避免,關鍵是如何通過冷靜的處理方式來解決問題。「不打貿易戰是雙方的核心利益所在,雙方都知道縮小中美之間的貿易差距勢在必行,但一意孤行打貿易戰肯定不行,雙方應顧全大局,共同致力於解決問題」。

  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