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股道钱途】公用股勢成 聰明錢終極歸宿

2018-06-01
来源:香港商报

  2018年剛過了五個月,踏入六絕月之際,相信不少股民已吃盡「驚風散」,并且嘗盡「在動蕩中成長」的滋味。年初至今,股市經歷多輪震蕩,主要經濟體復蘇勢未完,不少投資者放膽「Risk On」,追逐增長型股份,而金融海嘯后備受追捧的公用股,逐漸被投資者冷落。

        大幅跑贏地產股

  公用股向來給予股民的印象是「升得慢、光收息」,不像當炒股份,一天之間動輒錄得雙位數升幅。翻查歷史數據,不難發現公用股的回報,竟大幅跑贏與樓市高度相關的地產股。為何出現這種現象?或許我們應從公用股涉足的資產說起。

  公用股涉足的資產,以燃氣、電力、公路、交通、基建等資產為主。香港上市的公用股,除了香港大眾公用事業如中電(002)、港燈(2638)及煤氣(003)外,還包括投資海外公用事業的電能實業(006)和長江基建(1038),以及分別從事交通和基建的載通(062)和新創建(659)。

  不少股民以為,只要他們看中面臨快速增長的行業,累積的回報將比單純收息的公用股為高。但事實是,公用股的回報率,跑贏不少增長型股份。就以電能實業(006)為例,在過去20年,其累積的總回報逾7倍;計及股息再投資於股票的因素,該股的年均總回報仍高達11%。

  相反,被視為反映經濟和樓市寒暑表的地產股,其回報卻跑輸公用股。以香港地產股之一的新鴻基地產(016)為例,在過去20年,其總回報只有近1.8倍;計及股息再投資於股票的因素,該股的年均總回報則只有約5%。雖然香港樓市在1997年高位至今,已累升逾70%,但投資與樓市相關股份的回報,卻跑輸公用股。

  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或與過去20年全球經濟轉趨波動有關。由1997年至今,全球經歷兩大金融危機,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面對上述兩次金融危機,聰明的投資者大多已被「嚇破膽」,改為持有穩健的資產,可見公用股或成為「聰明錢」的終極歸宿。阿歷士(逢周五見報)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