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中美貿易戰開打一個月,現時美國實施徵稅的仍只是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而所列出的清單較多是原料、零部件和設備等工業用品,對大多數從事消費品生產和貿易的本港企業來說,所受的衝擊仍未顯著。反而,美國不少水果由於受貿易戰所累進不了內地,唯有轉銷香港,令水果售價大跌,令港人大飽口福。
有些人由此想到,香港是獨立關稅區,貨幣、金融體系與內地分屬不同制度,而且是一個自由港,沒有貿易壁壘,並非美國直接制裁的對象,故今次貿易戰,會不會反而漁人得利?這種想法不切實際。試問,美國一心要對中國貨品加徵關稅,又怎會豁免經由香港的轉口貨品,難道不知道香港是中國的領土?況且,內地和美國一向是香港最主要的兩大市場,故中美掀起貿易戰,香港無可避免必受殃及,問題是傷害有多大而已。在中美進出口貿易當中,目前大概有17%中國內地貨品經香港出口至美國,而在中國內地進口的美國貨品中有9%是經香港輸入內地。據統計,中美貿易額一年超過5000億美元,而特朗普已揚言將向5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值徵收稅項,即等於向中國「晒冷」,中美貿易戰對香港的影響是實質性的。
令人擔心的是,貿易戰可能長期持續,倘銀行出於規避風險的考慮,收緊對港資企業的信貸及融資,那將會造成什麼局面,難以預料。對此,特區政府嚴陣以待,為了減輕中美貿易糾紛對本港出口商帶來的風險,官員之前曾與本港的工商界代表開會,共商對策。在會上,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決定推出特別支援措施,協助出口商渡難關。特別支援措施主要有三點,包括:
信保局三措支援
一、為香港出口商免費提供的買家信用評估服務,由現時3個增加至6個。
二、為支援中小企,特別免費提供額外付貨前風險保障予受到美國實施關稅影響的「小營業額保單」保戶。如買家在付貨前取消具約束力及有效的合同或倒閉,令保戶遭受損失,只要保戶已履行合同上的責任並符合保單上的條款,信保局會按保單條款賠償。
這是由於美國政府今年3月已開始對個別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信保局考慮到現時「小營業額保單」保戶可能還有已簽訂合同而仍未啟運的貨物,故將保戶的額外付貨前風險保障生效期訂於今年4月1日。而新「小營業額保單」保戶將隨保單生效日期獲得此保障。
(上述第一及第二項措施,有效期到今年年底。)
三、信保局將為保戶及香港出口商舉辦各種免費研討會及講座,讓業界認識有關貿易問題及影響,以及應該注意的國際貿易條規及制訂合同的條款和細節,分享減低風險措施及遇到買家拖欠貨款或拒絕提貨時應採取的行動。
除了上述措施,信保局亦表示會不斷更新其網站的市場資訊,讓出口商掌握更多信息,從而作出適當的商業決定。此外,該局還會投放資源,爭取年內開發方便快捷的網上保險平台,以及為小型企業度身訂造合適的產品,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支援。
警惕美方亂港制華
現時風高浪急,業界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一方面可透過信保局網站留意最新的市場動態,並善用信保局提供的特別支援措施,加強自我保障;另一方面,亦要設法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近期不少美國的「盟友」,紛紛主動向中國示好和靠攏,包括日本、印度、韓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東盟的親美國家等,原因很簡單,就是怕了特朗普的反口覆舌,擔心會成為「美國優先」下的犧牲品。難怪有些評論認為,特朗普把美國的朋友都推向中國,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壯大隊伍。由此觀之,隨着「一帶一路」的發展,港企現在開始大力拓展一些新興市場,以及加強歐洲市場的聯繫,正是良機。
除此之外,港人要清晰認識到,香港與國家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不可能獨善其身。在中美角力的大棋盤上,美國從來沒有放鬆打「香港牌」,香港回歸21年來所發生的風風雨雨,都有「外部勢力」在背後興風作浪,已是眾所皆知。所以,中美貿易戰一旦升級,未必只局限於經濟層面,香港不僅要設法穩住經濟,包括金融市場和港元匯率,還要警惕「外部勢力」發起新一輪的「亂港」攻勢,避免成為一枚「制華」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