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2018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可謂大起大落,在4月中旬之前,人民幣兌美元一直處於升值狀態,人民幣匯率一度接近1美元兌6.2元人民幣的高位,但此後隨着美匯指數的不斷上升,人民幣由開始的溫和貶值到7月份出現連續大幅貶值,匯率低至1美元兌6.84元人民幣,4個月內貶值幅度達10%。在半年多時間裏人民幣的這種大起大落是自2005年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所罕見的現象。
由於人民幣的波動十分劇烈,加之此次人民幣波動正處於中美貿易戰期間,因此,國際輿論紛紛猜測,這很有可能是中國方面為應對特朗普政府加徵中國出口產品關稅而祭出的一個非常措施。雖然特朗普政府能夠加徵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但如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那麼將在很大程度上抵銷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措施的影響,令到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繼續保持強大的競爭力。由此來看,隨着特朗普後續升級貿易戰行動的出台,人民幣很有可能繼續大幅走貶,甚至出現跌跌不休的狀態。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看待人民幣匯率的這次大波動?我們回顧一下自2005年人民幣啟動匯率改革以來的匯率變化情況就不難發現,人民幣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歷史還十分短暫,市場對人民幣的波動認識還不清晰,因而對人民幣的走勢也往往缺乏理性的判斷。可以說,在過去13年的絕大多數時間裏,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沒有按照市場的節奏進行,更多的是人為因素起作用。
單邊升值至2011年止
從2005年至2012年,人民幣完全缺乏市場波動。尤其在2011年11月之前,人民幣一直呈現單邊升值的格局。2005年至2013年,是人民幣單邊升值最為強勁的8年,人民幣兌美元已升值逾35%。當時,在中國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尤其在世界經濟仍然飄搖不定,而中國內地經濟卻能夠保持異乎尋常穩健的背景下,當時市場普遍預期,人民幣升值仍將是大勢所趨。
2015年伊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出現劇烈波動,2015年2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一度跌至6.2604,較當天中間價跌幅達到1.986%,再度逼近央行設定的單日匯率浮動下限2%。這已是過去8天人民幣即期匯率第5次逼近跌停。面對人民幣匯率如此劇烈的波動,各種看空人民幣的聲音開始出現,甚至有極端的觀點認為,人民幣危險的時刻已經來到,因為美元呈現強勢,國際資金正在大轉移,而中國內地經濟正在轉弱,令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失去信心,因此,未來很長時期內人民幣可能凶多吉少。
匯價機制已形成
2016年人民幣在一片看空的背景下趨向穩定,這一年,在中國金融管理當局的強有力干預之後,經過一年多在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鬥法,人民幣匯率在經過了一段時期的劇烈波動之後,逐漸穩定下來,而且定力越來越強。從這一年開始,市場開始注意到,人民幣與美元之間保持着一種此跌彼漲、交替波動的微妙關係。也正是2016年開始,人民幣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引發國際金融市場的一片驚呼聲。
2017年是人民幣的升值之年,這一年人民幣保持了強勁的升值勢頭,並且升值步伐一直持續到了2018年的4月。之後,人民幣開始出現貶值。應該說,人民幣的這波貶值是正常有序波動的新表現。從包括美元、歐元等國際化貨幣來看,人民幣最終要成為國際化貨幣,必須首先經歷市場化的考驗,即必須根據中國內地經濟的表現,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和國際貨幣之間的價格比較,在不斷的升值與貶值波動之中,尋求人民幣匯率的動態平衡點,亦即人們常說的人民幣價格形成機制。
貿易戰加劇人民幣波動
從2005年至2013年的8年多時間裏,由於人民幣基本處於單邊升值的格局,既不能形成人民幣匯價機制,更不可能讓人民幣真正接受市場的考驗,長期單邊升值不僅引發了國際熱錢的套利行為,同時,也為人民幣國際化積累了越來越大的風險。
因此,人民幣需要在中國內地經濟基調良好的背景下,主動波動起來,至於升值抑或貶值及其幅度的高低,一方面要看市場的承受力,另一方面還要取決於內地金融監管當局的風險控制能力。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從2014年開始人民幣匯率便開始主動波動起來,按照市場規律,今後人民幣波動將是常態。眼下出現的人民幣貶值是十分正常的市場波動,只不過是貿易戰加劇了這種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