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信
近日,立法會又再舉行九龍西補選,自稱「政壇李克勤」的馮檢基,則又再報名參選,有人立即批評他反口覆舌,質疑他在今年初的「民主派」初選中曾經表示,那次參選是他的最後一戰,又曾聲稱自己支持劉小麗成為「泛民」Plan A,但是轉頭便在補選提名期首日,跑去報名參選。有人又聲稱,「馮檢基在 2016 年以 3% 不足的票數落選,連選舉按金也取不回,就是不受歡迎的例證」。
「泛民」玩欽點
劉信雖然不是馮檢基的支持者,但是也要說句公道話。先說說他講過不選,轉頭又去選的問題,其實明眼人都看到,基哥今次跳出來參選,不是真的志在參選,而是迫使「泛民」遵照過往的機制,透過舉辦初選決定何人出選。假若「泛民」當日肯搞初選,不玩欽點的話,他未必會跳出來參選,又或者跑去參加初選。
說到這裏,一定有人會問:如果搞了初選,到了最終只有李卓人一個參與初選的話,那又怎麼辦?辦法其實很簡單,初選提名期結束時只有一個報名參加,便宣布對方自動當選,正如現時的區議會選舉一樣。當然,「泛民」也可以在只有一人參選的情況下,變成投信任票或不信任票。這個做法,連大學的學生會選舉都懂得,為何「泛民」又不懂得呢?
有人或許又會說,如果只有李卓人一個參與,初選搞來有什麼意思?拜託,初選作為一個民主機制,設立目的是要把制度恒常化,避免同路人撞區之時,單靠雙方在派系內的牙力高低來決定。今次可能只得一人參與,區選時則未必一樣,例如:民主黨莊榮輝有意出戰西貢都善選區,跟將軍澳民生關注組的李柏棠撞區,他們便可透過初選解決爭議。
馮較李勝算高
至於馮檢基曾聲言劉小麗成為「泛民」Plan A,跟他現在報名參選,根本不構成矛盾。因為根據現行法例,只要提名期一日未結束,候選人都可以宣布退選。舉例來說,上次九龍西補選,袁海文在姚松炎未知會否被選舉主任DQ時,報名參選,得知姚松炎成功入閘後,便立即宣布退選,基哥大可以照辦煮碗。
若是劉小麗等到提名期結束後,才得知自己成功入閘,基哥則可停止拉票工作,轉為呼籲群眾支持劉小麗。這一方法在上次立法會選舉中,便已有不少「泛民」候選人做過。上次「泛民」舉辦初選前,民主黨副主席羅健熙也曾撰文,支持「搞初選不如搞棄選」。既然「泛民」過去從不覺得參選後「棄選」有問題,現在又有什麼好批評的呢?
更搞笑的地方,是有人拿馮檢基在 2016 年立法會選舉的戰績,證明他受不受選民歡迎。拜託,馮檢基過去一直扎根九龍西,當日他為了把九龍西讓出來,給民協其他人上位,於是空降到新界西,贏不到根本不出奇。你拿他在新界西的成績,證明他在九龍西不受選民歡迎,你是在搞笑嗎?
若是用同一套邏輯,李卓人過去一直盤踞新界西,他卻在 2016 年立法會選舉中輸了,不是證明李卓人更加不受歡迎嗎?有人說李卓人的輸,是因為馮檢基?票,這說法真是無稽!立法會大選採用比例代表制,說什麼?不?票?你不說朱凱迪、黃浩銘?票?一個在老巢都能輸掉的李卓人,你叫他空降九龍西,不是更難贏嗎?
因次,即使「泛民」中意玩欽點,他們的行為也是不合邏輯的。論勝算的話,明明是馮檢基比李卓人高,為何Plan B是欽點李卓人,而不是馮檢基呢?如果「泛民」一開始欽點馮檢基作Plan B,又怎會弄到今日的田地?這個欽點的背後,又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政治交易呢?這個問題,或許只有「泛民」那班大佬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