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不引遠水 近憂永遠無解

2018-10-1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土地房屋一直是困擾香港的老大難問題,亦是本屆政府最為關注、重點解決的問題,特首林鄭月娥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就將房屋及土地單獨成章,並列於經濟及民生兩部分之前,凸顯了今屆政府勇於承擔、迎難而上、加快改善土地房屋供應不足、解決居住環境惡化的決心和信心。

  本港長期缺地,導致房屋遠遠供不應求,輪候公屋人士不斷創新高,樓價亦攀升至市民難以負擔的畸形程度。針對這些現狀,施政報告首先就提出了四項土地房屋政策元素:第一,房屋並非簡單的商品,在尊重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政府有其不可或缺的角色;第二,以置業為主導,致力建立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家庭重燃置業希望;第三,聚焦供應,增加房屋單位;第四,善用現有房屋資源,協助輪候公屋人士改善居住環境。概括起來,其實就是「刻不容緩」、「未雨綢繆」、「多管齊下」三個原則。

  在此原則下,今次施政報告就增加了多個土地房屋供應計劃,包括發展棕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活化工廈作住宅用,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新增土地七成用於建公屋,明日大嶼計劃等。既有開發土地,也有興建公屋乃至過渡性房屋,布局全面,考慮長遠,短中長期並重,多措並行,力求標本兼治。其中,施政報告中的「明日大嶼計劃」是一大亮點。該項發展大嶼山的填海計劃建成後可提供約1700公頃土地,滿足近110萬人口居住,不僅可充分填補現有1200公頃的土地欠缺,更能儲備更多的土地資源,以應對未來香港發展之需,因此這是一項既致力於解決現存土地困境,又能投資未來、造福下一代的民生經濟工程,社會總體反應正面。

  可是反對派卻為反而反,批評大嶼山填海要到十多年後的2032年才能入伙,是遠水難以救近火,根本無法解決現在數十萬輪候公屋、難以上樓市民的急切訴求。先不說港府此次還提出了以上諸多短中期措施,並非只有填海計劃,而且填海一直是公認的能最大限度取得更多土地的辦法,雖耗時較長,但是世界各地都在採取,香港過去許多新市鎮、新基建的成功開發都有賴於填海,哪項工程不是耗費了多年心血。如果按照反對派思維,時間太長就不實施,我們又如何能擁有今日享譽國際的香港赤角機場、東涌新市鎮、將軍澳新市鎮等。難道要等今日的1200公頃土地缺口變成1700公頃時才開始填嗎?況且,明日大嶼計劃不只關乎住屋問題,其連接香港機場、港島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門戶位置、生態保育發展的模式更關乎未來整個香港的經濟、交通基建乃至宜居城市建設等,怎會如反對派所說是「大白象工程」「浪費公共財政」?畢竟今日港府千萬億財政盈餘已較30年前實施「玫瑰園計劃」時更有財政實力,而且大型工程均是一年一年投入,分拆開來又何來的難以承擔?

  總之,在香港土地缺口如此之大的情形下,遠水也好,近水也罷,只要是能助力緩解困境的措施都應一齊實施,否則反覆糾結、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只會永遠走不出土地房屋困境。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