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中國發展模式屢破障礙

2018-10-29
来源:香港商報

  凌昆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神速,舉世矚目:這不單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對發展經濟學來說更有重大意義。

  找到良好發展模式及體制

  美國著名投資家股神巴菲特在接受傳媒訪問時,曾對中國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有很深刻的評價,堪稱獨具慧眼。他指期間中國經濟進步完全是個奇迹,主要原因是成功釋放中國人的創造潛力。他認為中國人聰明勤奮,經濟前景必佳,故將擴大在華投資。稍為客觀而不是坐等中國「崩潰」的外國人,都會認同中國的經濟奇迹說,但股神的獨到之處是指出了中國找到了良好的發展模式及建立了良好的體制,足可釋出巨大潛力。股神的看法與西方一般流行觀點大相逕庭:許多西方人士對中國什麼都看不上眼,認為中共的「專制」統治和沒有「自由民主」扼殺了人民的動力,產權保護不周影響民企發展,而國企則低效無用等等,但事實早已判定了這些觀點的錯誤。

  中國經濟奇迹表現於規模迅速增大、水平迅速提升和民生大幅改善等均眾所周知,但同樣值得重視的是中國衝過了各種發展經濟學上提出的關口或折點,如資本瓶頸、貧窮陷阱、劉易斯拐點、斷層發展及中等收入陷阱等。這些關口對許多發展中經濟都有嚴重影響。

  發展要起步,資金需求大而供應缺,乃所有發展中國家早期都要面對的大問題,中國亦不例外。幸好在建國初期,中國已通過由農業積累支持工業化,並很快轉到工業發展自我積累的階段,令發展經濟學中談到的資本制約(capital constraint)獲得紓緩。但這種制約其實有本幣及外幣兩面,中國緩解了本幣制約後,外幣供給仍緊,要通過各種外匯管制方法來調控。幸好改革開放又提供了快速解決方案:加工出口及外資流入令外匯儲備持續累積。海外對人民幣走向的看法隨之轉變;由最初看貶轉向看升,到後來美國還來找麻煩說人民幣偏低逼中國升值。轉折主要是由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觸發,中國面對衝擊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定力,和願以外儲支持港元聯匯等表現,令世人觀感大變,可謂大浪淘沙真金現。至此中國可算是順利解除了資本制約障礙,但卻帶來了新問題:錢太多了!外儲不是越多越好的聲音日增,須予「瘦身」,兩年前減磅萬億美元十分可喜,現時再減萬億亦屬合理。此外中國還有一個放在央行的巨大本幣資金池,反映了貨幣沉澱應予活化。總之,中國現時要處理的是太多錢如何用好的問題。

  再上台階 再創新猷

  許多發展中國家起步發展後,又遇上「貧窮陷阱」(poverty trap)的困擾。這是指取得初步發展成效後民生改善,卻因而刺激人口急增以致返貧。一個實例就是「阿拉伯之春」,特別是在埃及等人口多底子薄國家,人口急升導致年輕人失業嚴重而引發動亂。幸好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增長急升的同時,又厲行節育而避過了陷阱。但這卻帶來了新問題:勞力供給開始收縮引發民工荒,和人口提前老化或未富先老。中國已開始放寬節育政策,且可能有必要及早全面取消。

  與人口問題關係密切者是劉易斯拐點(Lewis turning point)的出現。按劉易斯二元發展模式,現代部門(如工業)發展由傳統落後部門(如農業)抽走人力資源,直到勞力基本轉移而形成轉折點,到時工資將會急速上升。中國近10年來出現持續民工荒及工資急升等現象,似顯示劉易斯拐點的出現。好處是勞動生產率及工人收入顯著提升,有利經濟進一步發展,但也同時帶來了勞工短缺問題。對於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成功解決就業問題確可喜可賀,民工荒的新問題出現更是始料不及。過去當局最擔心的是就業難,並要力阻大量內陸勞工湧向沿海形成「盲流」,但今天卻要想法留住民工,情況的逆轉令人慨嘆。民工荒帶來了新壓力,一是要開放勞工市場引入外勞,二是以「機器換人」搞自動化無人化生產。

  從以上幾點可見,隨着改革開放帶來的快速發展,中國曾面對的多種發展障礙迎刃而解後又要面對新問題,但這都是發展中問題,要由繼續改革開放及發展來解決。這便成了新時代新改革開放的基礎,在更高新起點上,中國發展要再上台階,再創新猷。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