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中美緩貿戰以時間換空間

2018-12-04
来源:香港商報

资料图

  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在阿根廷的工作晚宴後,中美兩國同意停止互徵新關稅,兩國正在進行貿易談判,爭取在90日內達成協議。這個結果短期內是利好消息,尤其對依賴對外貿易的香港經濟而言。

  特朗普要拼經濟

  細心的讀者也許會留意到,特朗普上台後,每每與中國、朝鮮等國家談判,短期內都會有正面結果,雖然事後他可能反口,但從未出現談完之後不歡而散。從談判技巧上來說,美國輿論將中朝等國形容為美國的「敵人」,特朗普團隊內也有很多鷹派唱黑臉,這個時候特朗普本人就選擇唱紅臉——有功自己領,顯得特朗普一出馬就會有好結果。相反在對待歐洲盟友上,特朗普卻每每會不歡而散。個人覺得這只是談判技巧上的安排,本質上都是為了特朗普自身的利益,因此他一定會知所進退。

  有句話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因此特朗普在中美關係上的進退根據,還要觀察其國內的利益。在中期選舉前,特朗普的態度還是比較強硬的,以穩固其基本盤。但中期選舉過後,展望兩年後才會有連任大選,「中國牌」這種選舉表態可以暫且緩一緩,反而是必須在此兩年內搞好經濟。因此,特朗普選後批評聯儲局加息比批評中國還要多。

  美國經濟過去幾年快速復蘇,但隨加息周期展開,未來一兩年的經濟展望並不樂觀。如果在兩年後進入一個經濟低谷,特朗普的總統任期恐怕難以延續。因此,現階段與中國撕破臉,徵高額關稅刺激國內通脹,無異於「自殺」。每一個選舉周期,既要拼經濟又要拼選舉「春藥」,但經濟上的舉措是慢性藥,要提前布局到選舉前才有榮景;相反類似「中國牌」這種選舉「春藥」是短期特效藥,到臨近選舉的一兩個月才大肆炒作好了。

  因此,中美關係的問題並未解決,雙方沒有達成協議,只是將問題押後,特朗普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再拿出來炒作。中國由過往的「世界工廠」轉型發展高技術產業,由此對全球格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中美之間的產業矛盾是一個長期的問題。由中期選舉後這段「緩和期」到兩年後大選前的「緊張期」,中美都會抓緊時間練好內功,這才是決定下一階段談判博弈的關鍵。因此,中國當前要做的,是按照自身發展需要擴大改革開放,同時通過減稅降費刺激內需。最新公布的11月官方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回落至50的盛衰分界線臨界點,為28個月來首次,在中美關係「吁一口氣」的關口,還必須由國內稅費政策和產業政策相配合,才能成為經濟健康發展的動力。

  經濟發展決定未來談判

  說白了,中美兩國都是各取所需,以時間換空間,但長遠的博弈鬥爭不會變。在未來有限時間內,我們的經濟發展、產業轉型、核心技術突破做得怎麼樣,就是我們下一次坐上談判桌時的位置的決定性因素。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