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首階段基建工程,日前根據法定程序獲行政會議批准,並於今天(12月14日)刊憲。我們計劃明年上半年向立法會申請首階段主體工程撥款,下半年為首階段的範圍展開收地清拆,這標誌着發展計劃將進入施工階段。
耐心溝通補償細節
建設古洞北和粉嶺北兩個新發展區(前稱新界東北)涉及大規模徵收新界私人土地(包括棕地),是多管齊下策略重要的一環,也是中長期主要房屋供應來源。古洞北和粉嶺北於2008年重規劃和公眾諮詢,期間遇到不少阻力,亦曾經引起衝突(見表一)。根據我們的經驗,以開發現有土地為主的新發展區項目儘管能騰出大片土地重新整全規劃,但並非無痛或無爭議的選擇。由政府開發新發展區符合「公共用途」定義,政府將會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去徵收大部分土地進行發展,但發展將直接影響目前土地使用者,包括寮屋住戶、務農為生的村民、鄉郊工場、棕地作業等。
以古洞北和粉嶺北為例,發展區總面積達612.5公頃,當中近五成土地保留作塱原自然生態公園、綠化地帶、農業等,實質發展土地320公頃。(見圖一)新發展區建成後,會提供7.2個房屋單位(近七成為公營房屋),為約19萬人提供居所,另亦帶來逾4萬個就業機會。預計2023年首批居民入伙,基建工程2031年完工,而整個發展需時10多年完成。另一方面,發展將影響目前約1500個住戶共4200人、440個商戶和28公頃常耕農地。
面對當前土地嚴重不足,期盼村民和商戶關注自身情況的同時,也能夠包容發展當中更大的公眾利益。如何在補償和安置受影響村民和商戶方面做到合「情」合「理」,化解潛在矛盾,令清拆順利進行,是政府推動新發展區項目的最大挑戰,當中涉及與持份者耐心溝通及適時調整執行細節,包括適當地修訂補償及安置政策。
持份者一起努力加油
首階段工程須收回68公頃私人土地,以及清理100公頃政府土地、18個祖墳和2個金塔。有關發展範圍亦包括兩個獲批的原址換地申請,佔地約2公頃(相對而言,首階段政府將收回68公頃)。首階段工程包括平整土地、興建新發展區內的道路排污等基建設施和粉嶺繞道東段,以及設立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作為生態補償措施等。新發展區內的私人土地將以甲級特惠津貼作出收地補償,預計為進行收地清拆的補償費用逾133億元,加上主體工程費用為182億元(以付款當日價格計算),即每平方米土地平均費用約1.9元。這些數字未有計及多項開支,包括為受影響村民提供安置房屋(包括須經濟審查的公營房屋及無須經濟審查的安置單位)、協助農民復耕、重置石仔嶺安老院舍等。
今年7月獲立法會通過撥款的補償和安置安排,普遍得到各界支持,印證了我們是可以透過耐心及真誠溝通、互諒互讓化解問題及分歧。在未來數月,除致力爭取立法會通過工程撥款外,我們會繼續努力為首階段發展進行收地清拆做好安排。這包括加快審查首階段400多個受影響住戶的資格;向有意覓地重置的商戶提供協助;落實石仔嶺安老院舍的清拆時間表,並確保新院舍能如期在2023年運作;與農民商討復耕安排並提供選擇;以及盡力協助妥善處理居民飼養的寵物。我們亦會統計首階段以外的受影響住戶有多少希望提早遷離,以便評估如何作出配合。
古洞北和粉嶺北發展正處關鍵時刻。花了十多年時間規劃、諮詢、調較,為的是整體香港,亦為妥善照顧受影響人士,現時已做到合理平衡。落實這個及其他新發展區,是一項需要各持份者繼續共同努力推動的工作,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發展局局長 黃偉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