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 李淑芳
香港作為現代化工商業港口大都市、世界貿易和金融中心之一,長期以來是內地了解國際發展、全球文化的重要窗口,其語言詞彙能敏銳地捕捉並記錄下新興的文化和事物,由此產生大批英源式粵語詞彙。港式粵語詞彙的特點就是新奇鮮活、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例如:紙黃金、九九金、勁爆、鹹豬手、樓花、炒樓、鬼佬、股市、牛市、卡拉OK、雅思。這些新鮮的詞彙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大量湧入內地並被廣泛接受,不但豐富了普通話詞彙、增強普通話表現力,同時還滿足了改革開放時期對新鮮事物命名的借鑒需求。
詞彙融合鬧笑話
然而,由詞彙融合導致的笑話也不少見。例如,草莓在香港叫「士多啤梨」,是英文「strawberry」的音譯詞。隨着市場對進口水果的需求,本世紀初,廣州等地水果商也逐漸使用「士多啤梨」這個洋氣的名字,順勢提高草莓售賣價格。筆者當時有一位朋友從內陸地區來到廣州,看着水果攤上「士多啤梨」的標籤,仔細端詳好一陣,然後說:「嗯,這個士多啤梨好像草莓啊!」類似的事也出現在上世紀90年代,那時內地興起了一股「波鞋」熱,大家爭相購買這種來自香港的新式鞋,不少人覺得極為洋氣,於是紛紛搭配西裝。殊不知,「波鞋」的「波」就是英文「ball」的音譯詞,波鞋不過就是球鞋,搭配西裝還是很礙眼的。
英源式詞彙融入漢語
粵語是漢語通用語吸收外來詞最多的方言,其中這類容易鬧笑話的詞多是港式粵語中來自英語詞彙的音譯或意譯詞,但時下都已廣泛融入漢語通用語,主要體現為以下五類:
一、經濟金融證券類:按揭(mortgage)、貨櫃(container)、連鎖店(chainstore)、物流(materialcirculation)、物業(property)、牛市(bullmarket)、熊市(bearmarket)等。
二、高新技術產品類:call機、BB機、拷貝(複印,copy)、鐳射(鐳射,laser)、軟件(software)、硬件(hardware)、貓(數據機,MO-DEM)等。
三、文化教育、體育娛樂類:卡拉OK、派對(聚會,party)、呼拉圈(健身圈,hulahoop)、的士高(迪斯可,disco)、蹦迪(discodancing)、托福(TOEFL)、雅思(IELTS)、嘉年華(狂歡節,carnival)、吧(bar)等。
四、日常生活用品、食品、交通工具類:T恤衫(T-shirt)、比基尼(bikinis)、曲奇(cookie)、喱(jelly)、麥當勞(McDonald)、肯德基(KentuckyFriedChicken)、的士(taxi)、巴士(bus)等。
五、其他:打(dozen)、貼士(提示、小費)、酷(cool)、迷你(mini)、拍拖(part)、拍檔(夥伴,partner)、寵物(pet)、摩登(modern)等。
漢語通用語和港式粵方言的語言接觸和融合在經濟發展、文化接觸的背景下進行,體現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內地在文化上的自信與包容。改革開放帶動粵語詞彙北上流傳,進而提升了粵語方言在漢語言中的時代競爭力,並增進了詞彙上的認同,進而促進語言文化上的認同。
詞彙融合促進語言認同
改革開放40年來,漢語普通話詞彙也逐漸開始融入港式粵語詞彙,例如:高鐵、共用單車、微信支付等。我們從港式粵語詞彙中了解到香港社會的思維方式、香港話題、香港的時代生機與活力。目前,港式粵語許多詞語被收錄漢語詞典,在媒體和人民生活中的廣泛使用顯示了其強大的影響力,並增強了漢語的表現力。香港和內地詞彙體系的相互交流、碰撞、吸收及衍生的趨向和走勢,在未來必將對香港粵語詞彙也產生極大影響,這有利於兩地的經濟文化順暢交往,提升文化共通性,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一體化奠定良好基礎:地緣優勢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語言文化交融和傳播的最佳窗口。改革開放帶來的文化自信與包容,使漢語以擁抱的姿態融合發展港式粵語詞彙。香港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互動將帶動語言的輸入及傳播流行,進而促進語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