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一份清醒的動員令

2018-12-31
来源:香港商报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 葉建明

  中共中央、國務院18日召開大會,隆重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習近平主席在大會上一萬三千多字的講話、內涵豐富。既有對過去40年成就的概括,對經驗的總結,也有對未來繼續改革開放的思考與指引,講話站在歷史與當前全球局勢的坐標上,是一份對未來發展的指引和對全國人民的動員令。

  40年成就值得驕傲

  風風雨雨40年,我們有足以值得自豪和驕傲的成就。一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的國度,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40年,中國貧困人口減少7億多,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

  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40年巨大成就證明,中國過去40年方向對了,路走對了。為此,習近平以「10個始終堅持」總結過去40年的經驗,並強調未來的9個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是國策,中國將必然繼續走下去。但改革開放的路子從來不易。過去40年篳路藍縷,摸着石頭過河,才取得偉大的成就。未來走什麼路、怎麼走,全球關注,也是中國未來能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所在。未來的改革開放注定會是在「深水區」、「無人區」行進,沒有前例。正如習近平說,在中國這樣一個有5000多年文明史、13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改革發展,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必然會在從沒路的地方走出一條路,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闢出一條大道。繼續摸石頭過河將難以避免,不過,與40年前剛開始改革開放有區別的是,頂層設計將會相伴而行。

  習近平講話中透出濃濃的憂患意識: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這樣的表述在中央領導人的講話中並不多見。當前中國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和障礙:實體企業要素成本上升,勞動力紅利下降,經濟上行乏力,多年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速發展,在進行發展戰略和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新的增長動力特別是內生動力方面也不可避免遭遇各種困難。在國際上,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正在悄然展開。反全球化衝擊正常的經濟貿易秩序,未來經濟走向令人擔憂。而中國經濟體量增大難免引發世界對中國的戰略誤判,特別是從歷史規律上來看,三分之二現象的確存在——也就是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體量接近第一大經濟體的三分之二時,第一大經濟體對第二大經濟體的限制和打壓很難避免。而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戰可能短期休戰,但期望結束的可能性不大。未來中美關係何去何從還是未知數。

  改革開放沒有完成時

  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當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後,「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此時更需要有清醒的頭腦和客觀的判斷。習主席引述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的名言「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提醒大家各項事業都產生於周詳的謀略,成功於辛勤的努力,失敗於驕奢的放縱。因此需要時時小心在意,謙虛謹慎。避免一時的驕傲懈怠而功虧一簣。「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國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故事。常懷憂患之心,有備才能無患。

  領導人的冷靜和提醒,一方面昭示,在巨大成就面前,絕對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不能盲目地認為我們「厲害了」。萬里長征只是第一步,我們與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還比較遙遠,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還有各種差距;另一方面,要令國人對局勢有更清醒的認識,有充分思想準備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避免極端情況發生。

  領導人的冷靜和提醒,同時也顯示一種強大的自信。正視困難,直面不足,才有繼續改革開放的巨大動力與勇氣,才能淡定地面對任何困難,實現泰山壓頂而面不改色。精衛能填海,愚公可移山,世界上唯一5000年文明歷史不斷流的國家,是因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韌勁。習近平說,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

  回想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一窮二白。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導致中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人民溫飽都成問題,國家建設百廢待興。在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共產黨實現了偉大的覺醒,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一個全新的中國。今天,我們已經站在了前人的肩頭上,但依然會以改革開放之初「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上,留下堅實的腳步。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