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長時間因為疫情影響幾乎成為孤島,不僅大灣區人員正常往來受到極大限制,對本港經濟民生亦造成嚴重打擊,力求早日恢復通關已是當務之急,也是打通經濟命脈的前提和關鍵。惟疫情持續,給通關正常化造成巨大阻礙,政府須切實把抗疫當頭等大事來抓,下決心致力「清零」,達到解除強制檢疫安排的標準,才有望恢復跨境人流,實現重啟經濟。
本港昨又新增10宗確診個案,當中7宗為輸入個案,3宗為本地個案,屬於源頭不明,反映外來輸入威脅仍嚴重,社區隱形傳播鏈依然存在。疫情始終不能斷尾,不但本地各項社交距離措施無法大幅放寬,經濟社會運作難以恢復正常,鄰近地區對香港也沒有信心,內地成功控制疫情的成果得來不易,對免隔離通關自然極為謹慎;澳門已表明待港疫情回到低風險時,才會考慮恢復通關,這是科學防疫的必然舉措,合情合理。特首林鄭月娥亦表明,不會因為香港經濟理由,而不理會內地人民的健康,本港必須在防疫方面做好自己,才能為實現通關創造條件。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在網誌上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以赴,精準抗疫,謹慎及嚴格採取防控措施,以爭取盡早通過三地健康碼互換,以及核酸檢測結果互認為相互豁免入境強制檢疫的條件,逐步有序恢復與內地及澳門通關,振興本地經濟。要在防疫方面做得更嚴格有效,香港至少要重點加強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嚴防外來輸入。現時全球疫情愈趨嚴峻,最近多個國家都再次實施封城令。中國內地已暫停英國、法國、比利時、菲律賓、印度等國人員入境,而昨香港新增的輸入個案,患者亦來自印尼、法國、菲律賓等,來自境外的疫情威脅不言而喻。守好關口防疫的第一道防線,防止輸入個案進入本地社區,是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加強追蹤能力。有消息稱,內地在衛生安全為大前提下,考慮放寬通關的折衷方案,其中一個較為可行的做法,為本港需要連續14天本地確診個案均少於10宗,並設有一套完善系統追查各個確診個案的源頭,將有助落實推出健康碼。不管消息是否屬實,香港若真正能夠做到查明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做好對密切接觸者的判定和追蹤管理,實施精準防控,這樣起碼展現了有效控制疫情的水平,讓外界對香港的能力有信心,相信有助與內地協商,逐步實現通關正常化。
最後,香港要以「清零」為目標,而不是不湯不水地「將確診數位控制在低水平」。政府應確保社交距離措施落實到位,更要下決心盡早實施社區強檢,找出隱形患者,截斷病毒傳播鏈;並通過推出感染風險通知App「安心出行」、港版健康碼等科技方式,實現疫情受控及達成「清零」。
正如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會見林鄭月娥時指出,希望香港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嚴格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工作,特區政府在抗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要再加把勁,社會各界亦應積極配合,合力有效控制疫情。(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