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數碼貨幣發展近年受到各國央行的重視,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期間,轉用電子支付系統和數碼貨幣的需求急增,導致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價格逆市大漲。國際結算銀行(BIS)早前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全球66家回應相關調查的央行中,有約80%正參與央行數碼貨幣相關研發工作,其中有約40%央行的工作,已經從相關概念研究,轉變為測試或概念認證階段,有10%央行已開展相關試點計劃。
該報告同時指出,由於公眾憂慮新冠病毒可能經由現金傳播,增加了對電子支付的需求,然而現有的各類支付系統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足,且未能滿足央行對貨幣監管的要求,因此各國央行才先後展開數碼貨幣研發工作,其中又以亞洲領先。
其實,中國人民銀行早在2014年已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小組」,並於去年展開數碼人民幣試點城市工作,在數碼貨幣發展方面已搶佔了先機。香港若能把握人民幣數碼化的機遇,成為數碼人民幣發展的參與者,以及數碼人民幣邁向國際市場的助力者,既能鞏固全球最大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地位,亦可為本地經濟開拓新的門路。
數碼人民幣已公測
事實上,在「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發展數字經濟」及「推進數字貨幣研發」之前,人民銀行已經研發數碼貨幣技術多年,並先後取得了逾70項技術專利,可謂是佔得發展先機。人行在總結了「比特幣」缺乏監管、易被操縱等缺點後,中國在建立法定數碼貨幣時使用了中心化的模式,其好處是:第一,容易進行監管,防範數字貨幣淪為不法分子的交易工具;第二,不需要網絡也能離線支付;第三,交易過程中不會產生額外費用,商戶亦毋須繳付手續費予系統供應商。
雖然目前人行沒有公布數碼人民幣正式推出的時間,但蘇州、深圳和成都等地,已推出了部分公務員以數碼貨幣形式領取工資,以及派發數碼人民幣紅包予市民消費等措施,變相對數碼人民幣支付系統進行公測和向公眾宣傳,由此可見,數碼人民幣正式落地應用似乎只欠「臨門一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早前曾指出,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試點計劃領先全球,預計中國會先聚焦國內,其後再處理數字貨幣的兌換工作。
港須把握數碼機遇
然而,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近年在數碼貨幣方面的發展似乎顯得較為遜色。雖然金管局於2017年已展開對發展數碼貨幣的研究工作,惟至今仍成果不彰,先不說本港的電子支付平台發展未能達到如內地般普及和便捷,數碼港幣的實際應用也只停留在研究階段。因此,筆者認為香港應藉著配合內地發展數碼人民幣的機會,學習其成功的技術和發展經驗,在構建跨境數碼人民幣支付平台,以及大灣區電子支付系統互聯互通的過程中,倒逼港幣數碼化的發展和改革。
香港是全球目前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每年處理全球逾70%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同時也是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市場及內地資金進入國際市場的雙向流動平台。人民幣數碼化後,必然會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和流動性,特別是亞太區內的國家,將來更可能傾向使用數碼人民幣交易。如何利用自己在人民幣離岸交易及金融服務業方面的傳統優勢,建立方便快捷的數碼人民幣跨境服務平台,並對相關監管法例進行改革,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助力者,都是香港當下亟須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