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時評】消除雜音 提供誘因 鼓勵接種

2021-03-23 00:34
來源:香港商報

 文/香港商報評論員 趙燕玲

 儘管近日香港本地確診回落至個位數增長,但每日仍有不明源頭個案,顯示社區隱形傳播鏈未被完全切斷,香港抗疫工作仍不能鬆懈。疫情長時間不能得到控制,導致百業蕭條,失業率攀升,消耗的不僅是香港的醫療、財政乃至醫護資源,更是不斷衰退的經濟。香港亟須盡快擺脫疫情困擾,復蘇經濟。而要重啟,最關鍵就是恢復與內地乃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來往交流。現時,世界多地都在加速疫苗接種,香港接種率若落後,肯定不利於互通關口的商討。港府應該進一步加強疫苗作用宣介和釋疑,同時研究提供誘因,鼓勵更多市民積極參與接種。

 本港從上月26 日正式啟動疫苗接種計劃,根據政府統計,截至昨日,已有約354400 名市民接種了第一劑疫苗,佔全港總人口約5.3%。從目前進度來看,接種工作大致順利,市民接種積極性亦較高,以昨日情況為例,全港8 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科興疫苗的整體接種率約為82%;19 間接種復必泰疫苗的接種中心整體接種率亦達到93%。

 當然,若想達至全民免疫,香港現時接種率還遠遠不足夠。而近日一些故意抹黑疫苗的言論,和幾起死亡個案都確實影響了不少市民對疫苗的信心。港府須要引起重視,及時解釋和回應關於疫苗的不實言論,想方設法提高市民的接種意願。比如一些醫護組織在無確鑿證據下,就發布詆毀科興疫苗的陰謀論,甚至污衊政府的疫苗計劃是政治考量,這些明顯帶有偏見的言論不僅有違醫護準則,更令市民感到混淆,無法正確認識和選擇疫苗。昨日,林鄭特首帶領一眾官員按期接種第二劑科興疫苗,就是以實際行動給予市民信心。許多市民因發生的幾起疑似疫苗死亡個案而擔憂,衛生當局須要提供更多數據證明疫苗和死亡並無直接關係,以釋除公眾疑慮。其實,幾起疫苗接種後死亡的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患者均有長期患病史,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這說明打疫苗還須發布更清晰的接種指引,列明哪些群體或者患病史不適合接種疫苗,避免再次出現嚴重疫苗事件。至於其他一些疫苗過敏或不良反應其實都是打針後的正常現象,市民不必太過驚慌。本港第二劑疫苗接種即將開始,按照專家意見,第二劑疫苗的反應會大於第一劑,市民只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和監察即可。

 目前,另一個導致不少市民對疫苗持觀望和猶豫態度的因素便是有無必要性。縱觀全球已開打疫苗的地方,英美等疫情嚴重國家的接種率和接種積極性明顯高於疫情趨於穩定地區。比如香港,隨着疫情緩和受控,市民打針加強防護的意願會降低。港府若想提高市民打針意願,就須提供誘因和鼓勵措施,比如近期熱議的疫苗護照和通關。如果政府能積極與內地或其他海外地區接觸,商討接種疫苗後免於隔離檢疫的可能性,相信市民打針積極性會大幅提高,畢竟大家都渴望可以早日通關。

 總之,在確保安全有效前提下,打疫苗好過無打,早打好過遲打。香港疫苗供應充足,關鍵是如何有效利用,提高接種率。(新華社資料圖片)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