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
——謀局“十三五” 轉型贏未來
大慶,作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能源建設做出巨大貢獻、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發源地,在“十二五”時期,經歷了新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中國步入經濟新常態下的嚴峻挑戰。
面對能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的特性,大慶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在原油量價雙縮的背景下,如何推動能源變革、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對很多處于轉型進程中的資源型城市更具現實意義。
2016年,“十三五”開局伊始,大慶將今後的五年定義為大慶轉型發展的戰略突破期。大慶意圖通過培育壯大接續產業,加快推動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到2020年實現油田油氣當量保持在4000萬噸規模,非油經濟總量、地方經濟總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成產業多元發展的經濟大市、彰顯大慶特色的文化名市、促進區域繁榮的中心城市、環境和諧優美的生態園林城市、人民群眾認同感自豪感獲得感不斷提高的幸福城市。
香港商報記者 陳曉 國慶元
“1+7”撐起產業多元發展新格局
2016年1月,大慶市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划綱要提出,貫徹實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培育壯大接續產業,把大慶建成產業多元發展的經濟大市。到2020年,大慶油田油氣當量保持在4000萬噸規模,非油經濟總量、地方經濟總量、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構建支撐大慶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多元產業體系,主要是在穩定油氣當量規模的同時,重點培育壯大七大支柱接續產業。大慶“十三五”規划綱要提出,石油化工重點圍繞建設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擴大煉油規模,加快發展石化產品深加工和精細化工,謀划發展煤化工,力爭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00億元以上。
汽車制造業重點加快沃爾沃汽車生產基地及配套產業建設,力爭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以上。鋁業和新材料產業重點依托忠旺高精鋁及下游關聯產業項目建設,力爭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以上。
食品加工業重點以綠色、高端、高附加值為方向,大力發展食品深加工,力爭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以上。裝備制造業重點發展石油石化裝備、新能源裝備和農機裝備,力爭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以上。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和地熱、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力爭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00億元以上。
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旅游、文化創意、健康養老、現代物流,力爭2020年增加值實現1000億元以上。
大慶市發改委主任陳國彬認為,“依托油氣、在穩定油氣當量規模的同時,通過培育壯大七大支柱產業,加快形成‘1+7’產業發展新格局,推動產業結構向多極支撐、多點增長、多元發展轉變,更好更快支撐大慶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
破解工業瓶頸 壯大接續產業
破解大慶工業經濟瓶頸問題,關鍵在培育壯大接續產業,核心是產業項目建設實現大的突破。根據記者從大慶市工信委了解到的信息顯示,目前大慶在在石化、汽車、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一批戰略性龍頭項目已經啟動和建設。
大慶石化公司投資75億元的千萬噸煉油擴能改造項目已啟動前期工作,2016年有望開工建設。以民營資本投入為主的280萬噸俄油下游深加工、100萬噸重劣質油懸浮床加氫改造、400萬噸低質煤提質綜合利用等產業鏈節點項目確定落戶大慶,全部達產後可實現產值650億元、稅收超過100億元。忠旺200萬噸高精鋁精深加工項目啟動場地清淤等工作,一期計划2017年底投產,全部達產後可實現產值1300億元、稅收超過150億元。沃爾沃SPA平台首款產品S90L樣車去年下線,今年10月份將上市銷售,明年產量預計將超過4萬輛,預計實現產值200億元以上、稅收超過30億元。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正在加快建設,首批入駐項目江森座椅已投產。福瑞邦集團干擾素、靶向藥物項目已通過GMP認證,今年將上市銷售;投資10億元的新資源食品項目明年建成投產,預計可實現產值30億元、利稅9億元。華為公司投資10億元的東北數據云中心項目今年4月將上線運營,對推動大慶“互聯網+”和“雙創”戰略落地、加快移動互聯、物聯網等產業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這些大項目陸續投產達效,將對大慶加快構建多元產業體系提供重要支撐。今年,全市將新建續建工業項目102個,計划總投資817億元,當年計划完成投資129億元,比去年分別提高18.6%、53.3%和141.6%。”大慶市工信委主任韓雪松告訴記者。
新常態下的結構壓力
“十三五”開局伊始,大慶對未來即將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已作論述分析。大慶市市長韓立華認為,“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世界經濟將經歷深度調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從泡沫化狀態回歸常態。全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動能轉換困難相互交織,在總需求的有限空間內,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區域競爭愈發激烈。大慶原油減產,以石油為主體的工業經濟難以大幅躍升”。
從大慶油田的發現至今,作為國際公認的穩產大油田,大慶油田的原油產量曾經27年穩產5000萬噸以上,12年穩產4000萬噸。其中,在2003年,大慶油田本有調減產量計划,但在中國對能源需求越來越大,保持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核心訴求下,大慶油田向4000萬噸硬穩產發動進攻。
據測算,在大慶油田硬穩產10年間,原油產量比原計划增產原油3680萬噸,幾乎相當于多奉獻一年的產量。在這組數據的支撐下,2012年,大慶財政收入完成1121億元,但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僅263億元。石油央企因稅收主要上繳中央,地方獲益並不多;同時,與稅收上繳中央財政相對應的是,大慶每年產出的原油,可以在本地轉化的生產配額卻十分有限。
“十二五”時期末,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大慶市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發展處于困難時期,遇到諸多困難挑戰。但在挑戰的同時,經濟新常態也給大慶積蓄了新的發展要素和發展力量。如何在“十三五”時期,引領大慶走上城市轉型的快車道,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中,實現經濟社會的科學跨越與彎道超車,成為了考量執政智慧和勇氣的重要課題。
大慶歷史發展演進過程中,計划經濟作用時間長、作用力度最大,計划經濟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多領域多角度仍在或多或少地影響着大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就是競爭力,市場本身又強化資源型城市在區域分工當中的結構狀態,而競爭力就要進一步強化,于是導致資源型城市的進一步重型化。
“十二五”時期,作為資源型城市的大慶,產業結構重型化已非常嚴重,在2014年的4070億元經濟總量中,三次產業比例是4.5:77:18.5。工業比重太大,第三產業不到20%,這樣的經濟結構並不多見。如果將大慶2014年的第二產業結構打開分析,石油產業增加值1788億元、佔經濟總量45%左右;石化產業增加值271.9億元、佔比超過5%多一點,還未達到傳統意義7%以上的支柱產業衡量標准;第三大的食品產業增加值98.3億元、僅佔2.4%;裝備制造業、建材業增加值分別是39億元、30億元,接續能力有限。
縱觀全球石油城鎮轉型的成功案例,接續產業的成長需要時間與空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同為油城的美國休斯敦為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接續產業;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美國經濟衰退,休斯敦經濟嚴重受挫。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休斯敦大力推進產業多元化,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經濟結構又一次發生了根本性轉變。經過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直到90年代末,休斯敦才擺脫了對能源經濟的依賴。
休斯敦從發展接替產業,到成功實現石油資源型城市到產業多元化、經濟持續增長新型大都市的轉變,用了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而大慶從建市至今,不過三十幾年。而從國際對資源型城市發展划分的四個階段來看,大慶目前正處于資源型城市成熟期後期與衰退期前期之間。其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正在向0-10:20-60:40-60區間轉移。
據2016年《大慶政府工作報告》分析,在過去的2015年,大慶一產和三產佔比上升,三次產業比重達到6.5:65.4:28.1,但仍然沒有擺脫結構失衡狀態。工業一枝獨大、佔64.7%,規上工業中油化產業處于絕對支配地位、佔80.5%,而非油比重僅為32.2%,產業鏈和價值鏈總體處于中低端。
重工業佔比過高,結構仍待優化;對外開放程度極低,無法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優勢資源;市場化意識薄弱、計划經濟意識強烈,國有經濟比重過大,民營經濟不發達……這些問題不僅僅體現在大慶,也是東北重工業城市普遍面臨的問題。
可以明確的是,大慶所面臨的轉型挑戰,在當今中國經濟全面接軌世界經濟的背景下,即將成為一份特殊范例。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划伊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大慶在中國振興東北的戰略背景下,大慶也面臨難得的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
央企融合的轉型機遇
大慶處在黑龍江省經濟密度最高地带哈大齊工業走廊的中間位置,具有聯接東西的區位優勢,是國家一带一路戰略中,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带中的重要節點城市。
目前,大慶已成為全國物流產業發展規划中確定的65個重要節點城市之一,是黑龍江、吉林兩省連接和綏芬河至滿洲里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面向國內加強區域間的交流合作,還是面向國際特別是拓展對俄經貿,大慶都具備一定的區位比較優勢。
大慶產業基礎較為紮實,雖然原油產量梯度遞減成為常態,但天然氣產量正在逐年增長,其油氣當量運行空間仍處于較高水平。同時,大慶油田公司實施多元發展戰略,建設百年油田,為今後一個時期穩定大慶市發展基本面奠定了基礎,也為發展壯大接續產業提供了寶貴的掩護期和回旋空間。
大慶市政府一位官員在分析大慶目前經濟形勢時表示,雖然大慶原油產量調減,但作為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能源基地,其在國內能源行業的地位正在加強。拋開產量逐年上升的天然氣,僅以在2020年調產到3200萬噸原油產能來看,大慶仍是中國內陸上大油田之一;同時,黑龍江正在舉全省之力向上爭取支持,以將大慶建設成為國家石化產業基地,這其中蘊含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在黑龍江省剛剛發布的《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划綱要》提出,要促進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整合發展,主動與駐省中央企業銜接,積極參與中央企業二、三級子公司改革。重點推動地方國有資本和社會資本與大慶油田等中央企業,在延伸產業鏈、技術研發、原料供給、產業配套等方面合作;在改制分離輔業、生產性服務業和高新技術溢出方面加強合資合作,設立新企業。
其中,作為與央企融合發展的五大重點行業的石油和石化行業,將支持大慶宏偉石化、北京(大慶)三聚環保新材料、大慶龍新化工等一批地方石化企業圍繞大慶石化、煉化初級化工產品,做好合作共建項目,嵌入中石油等央企產業鏈,提高本地精深加工比率。
2016年1月4日,黑龍江省省委書記王憲魁在新年後的第一個工作日便深入到大慶調研。在聽取大慶油田公司工作匯報時王憲魁指出,“盡快啟動大慶石化千萬噸煉油擴能改造項目、大慶煉化千萬噸煉油擴能和百萬噸聚丙烯一體化項目,全力爭取國家在大慶建設2000萬噸原油儲備基地”。2016年1月27日,黑龍江省省長陸昊在作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確認,“大慶石化千萬噸煉油擴能改造項目啟動前期工作”。
如果千萬噸煉油項目上馬,勢必將形成大量原料留在大慶以延伸產業鏈的局面。目前,大慶已在謀划布局相關工作,包括探索地企聯合成立市場主體,深化與民營企業合作,以推動下游項目建設;在借助大企業技術、人員、管理等優勢上,大慶的優勢在全國、在國際上均屬一流。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通過參股等多種形式,與地方石化、油化裝備、油化生產服務等類型企業及相關項目建設開展合作,促進地方企業升級發展和項目的引進建設。
外向經濟助力產業起跑
當前,大慶在全力服務支持油田生產的同時,正在同步加快改造提升石化、食品、裝備制造、服務業等優勢產業;並同步壯大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以構建支撐大慶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產業體系。
按照《“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带建設規划》,大慶未來將對綜合交通、重要產業布局、對外開放合作等方面進行戰略布局,切實加強對俄工業園區建設,並集中扶持一批外貿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建設綜合保稅區。
大慶紮實的產業基礎,將成為中俄大項目合作承載的支撐前提,而用好用活產品制造、貨物通關、交易活動可以三地分離政策,將使大慶具備條件的地方企業與俄羅斯企業合作進行資源開發,力爭在低產休眠油田開發、農業種植、農產品貿易、建築建材等領域合作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作為接續產業之一的汽車制造產業,或將在未來兩年突然發力。大慶沃爾沃打造的L541生產項目首款樣車的下線,開啟了豪華品牌車型“龍江制造”的新篇章,也標志着建設近一年的大慶沃爾沃SPA平台取得重大進展。
“十三五”開局之年,大慶向存量優化升級擴張要增量,積極推進戰略性龍頭項目建設,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沃爾沃SPA平台建成量產,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投入使用”。
目前,承載沃爾沃汽車“中國成長戰略”的SPA平台正在大慶沃爾沃工廠緊張建設,新平台架構下的產品將佔據沃爾沃未來總銷量約三分之二。按照沃爾沃的計划,2016年新車將實現量產,上市銷售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00億元以上,稅收超過30億元。
而在大慶沃爾沃整車廠北側,一路之隔的近52萬平方米的土地上,僅僅6個多月,大慶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前期項目已初具規模,2016年將投入使用後,上下游銜接配套的全產業鏈經濟將推動千億級產業集群。
同時,大慶油氣資源豐厚,石油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產業基礎良好,對歐合作資源優勢明顯,如果再輔之以快速的物流通道,將會大大提升大慶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近幾年,大慶市以“油化”為主要產品的進出口形勢可觀,機電、石蠟等產品對俄羅斯出口規模不斷擴大。
大慶的貿易伙伴主要集中在歐亞,目前黑龍江常態化運營的“哈歐班列”和“哈綏俄亞”陸海聯運通道恰好切中了大慶對外合作的“路線圖”。一方面,“大慶制造”通過它可以源源不斷地快速運往歐洲;另一方面,來自歐洲的高附加值工業產品,也借助這條大通道短時間內抵達大慶,實現大慶外貿進出口的“雙贏”。
目前大慶城市外向度處于較低水平運行,在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抓住中蒙俄經濟走廊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带等重大機遇,使大慶融入更大的區域經濟循環,具備了極大的戰略發展潛力。
結構調整積蓄轉型底氣
目前,大慶食品產業通過農業結構調整誘發的關聯發展的潛力,形成“多點開花”態勢。抓好源頭農牧產品種植養殖、深度加工增值以及市場營銷全產業鏈。
大慶正在按照這一思路進一步調整種植業和養殖業結構,促進與食品加工、生物產業等更好結合。通過品牌整合,集中打出高端產品品牌,使農民更多的受益;同時利用電子商務等新業態,謀划農產品營銷,推動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在發展食品產業園區進程中,大慶部分區縣的食品產業園區已經形成了很好的發展趨勢,園區食品產業的發展带動了種植和養殖業的結構調整,種植和養殖業結構的調整也反向推進了食品產業加快發展。
裝備制造產業方面,大慶正在搶抓《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划機遇,借勢提升裝備制造層級水平。堅持地企合作打造以石油裝備為重點的裝備制造整體優勢,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動油田公司制造業項目遷移投產,建立油田市場優先采購地方產品機制,同時以市場換工廠,地企合力引建石油裝備項目,加快提升大慶石油裝備的國內國際行業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在汽車制造領域,大慶正加快汽車裝備制造業上規模,保證沃爾沃SPA生產平台順利建設,預計到2018年產能達到8萬輛,2021年達到20萬輛,特別是加快汽車配套產業發展,推進大慶裝備制造業再有新進展。作為具備優勢的石油裝備制造業,大慶近期正在與中石油集團對接,爭取同等條件下優先采購大慶本地企業產品。
按照黑龍江省2025制造業發展的安排部署,大慶正抓緊對接全省制造2025發展規划當中的10個領域17個細分產業,加快梳理該市的產業重點,形成具體工作推進方案,着力打造現代裝備制造新優勢。
在巩固傳統資源優勢的同時,大慶還在構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鏈。其正在重點推動的忠旺鋁型材項目,預計2018年底將達到120萬噸鋁板带生產能力,带動形成航空航天零部件、高鐵結構件、壓力容器、印刷版基、食品藥品包裝在內的千億元鋁加工產業集群。在生物醫藥產業鏈領域,則借助現有的福瑞邦生物醫藥產業園研發孵化、公共實驗、物流配送等功能作用,加快建設生物醫藥綜合體和抗體醫藥基地。吸引國內著名的生物醫藥企業落戶大慶,承接國內外生物醫藥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
從大慶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最後沖刺階段的五年,是各種體制機制矛盾障礙要取得重要突破的五年,是加速經濟轉型、為長遠發展厚植競爭優勢的五年。要摒棄計划經濟傳統思維破除等靠要依賴思想,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
經過多年發展,大慶積蓄了深厚的底氣,在實踐城市轉型與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經濟有很大的韌性和回旋余地。目前,宏觀政策對大慶非常有利,包括國家支持東北振興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政府大力推動央企與地方融合發展,促進旅游、健康養老、畜牧、裝備制造、科技創新等產業發展,也都有很多具體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