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唐勇平、通訊員陳敏、劉佑祥、王珊報道:在湖南省邵東縣斫曹鄉有個野雞坪村,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漫山的石頭,是湖南省石漠化最為嚴重的地方。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因新邵縣修建水庫,將本來就人多地少的野雞坪大隊僅有的幾十畝水田淹沒,加之連年大旱,野雞坪人幾乎被逼上了絕境。野雞坪人就不能向命運低頭,向石山開戰,向石山要糧,創造了一個奇跡。野雞坪精神,在湖南,在全國,都是擲地有聲的。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野雞坪大隊第三任黨支部書記、今年已79歲高齡的周東生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仍然思路清晰、豪情萬丈。
去南方“大寨” 零距離感悟“野雞坪精神”
資料顯示,從1964年到1978年,經過前后10多年的奮斗,野雞坪人鑿穿了1座石山,搬掉了3座石山,打平了5座石山,在千年石山上筑起了一條53米長、10米高的水壩,建成一座蓄水兩萬多立方米的大山塘,鑿成了一條370多米長的石干渠和一條43米長的石隧洞,在石頭山上新開墾48丘80多畝良田,全隊的糧食產量由原來每畝200多斤提高到900多斤。全隊過去糧食靠國家救濟,此后糧食實現自給自足。1970年3月,《湖南日報》頭版推出整版報道《大寨之路越走越寬廣——野雞坪大隊把千年石山變成良田的動人事跡》;1970年5月,湖南省革委會做出《關于開展學洛塔、學野雞坪的決定》,號召全省各行各業學習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只爭朝夕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國各地的干群紛紛來到野雞坪村參觀學習,高峰時一天達2000多人,總參觀人數突破130萬人次,野雞坪村成為全國農業學大寨典型。
“我們要規劃籌建一個‘野雞坪精神’陳列館,將她作為全縣干部的教育基地,讓全縣各級干部都到這里來,讓他們看梯田、走小路、爬山坡、吃紅薯飯、喝南瓜湯,零距離感悟‘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新圖強、敢為人先’的野雞坪精神。我們要保護好、耕種好這些前輩們辛苦開墾出來的寶貴梯田,她不僅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更是前輩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陳列館不僅要挖掘好野雞坪先進事跡,更要扎實傳承好野雞坪精神!”——這是2015年10月22日,時任邵東縣委副書記、縣長沈志定同志帶領全縣38名縣級干部實地體驗“弘揚野雞坪精神,做三嚴三實好干部”的現場表態。
看當代民居 多角度品讀弄潮兒心聲
一踏進斫曹鄉,一幢幢具有各式建筑風情的精致民居撲面而來,散落在蒼翠樹木或怪石林立的掩映之中,置身其中恍如走進了遠古或當今世界各大城市建筑群之中。斫曹人大多在外發展,平時雇請工人或親戚看管老家的房子,村莊顯得格外寧靜。
斫曹人有刻苦拼搏的精神。因地少人多,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他們不得不把村里少得可憐的土地承包給了別人或由家里老人來打理,自己到外地去打工、創業。也正因為如此,當年的省級貧困鄉如今變了新樣,一棟棟小洋樓平地拔起。
“別看我們斫曹鄉比較偏遠,比較小,象這樣的建筑在我們斫曹還有蠻多,有徽派的、有京派的、有純西式,也有中西結合的,具有不同的地域風格!人家說到我們斫曹來不僅可以看梯田,聞藥花,到斫曹來,還仿佛置身于建筑博覽園,可以看到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民居!”——一直陪同記者采訪的斫曹鄉鄭明華副鄉長指著一處正在建設中的高檔徽派建筑群告訴記者。?
在鄭副鄉長的陪同下,我們又驅車趕到栽棠村,探訪湖南德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顏堅生的老家。這是顏堅生的侄子顏干平修建的房子,一處典型的京派建筑,紅墻碧瓦,掩映于翠柏修竹之中。
在木口壩村,在著名實業家王三喜豪華氣派、具有鮮明湖湘府第式特色莊園的會客廳,記者與他有過一段對白:
記者:王總,這房子怕是花了不少錢吧?
王三喜:不多,主體工程一千來萬,主要是裝修和雕刻,請了幾個師傅,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才搞定,總造價與收藏物應在五千萬左右吧。斫曹鄉象我們家這樣的房子還有好多好多!比起他們來,我這個還不算。
記者::您已經60多歲了,還打算在老家干點什么?
王三喜:我還很年青啊,還可以算一個不服老的‘弄潮兒’吧,哈哈!我已經注冊了‘草海星生態養殖有限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主要以巖泉村將近1000畝的天然草原及周邊村部分荒山為基地,建一個牧場來養牛,牧場建好后,我就正式退休!就將它交給村里,讓他們去搞,也算是我對家鄉建設的一點支持、一份心意吧!
窮則變、變則通、通變致久!千變萬變,不忘其本!千變萬變,老輩子留下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變!
與王三喜的對白,不也正代表了受“野雞坪精神”洗禮過的所有人們的心聲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