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兩名技術人員在3D打印機前討論打印參數。
本版照片均為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攝
12月16日,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3D打印出的鈷鉻合金牙齒等樣件。
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不高,是眾多創新活動的軟肋。湖南科技創新成果豐富,但產學研用鏈條中的“盲點”和“裂縫”也不少,部分創新成果遭遇“有產品,無商品”或“有盆景,無風景”的尷尬。
在全省眾多科研成果中,華曙高科的3D打印技術居行業一流。公司成立不到7年,在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上邁開大步,創新“盆景”育出產業“風景”。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華曙高科的經驗,在引領產學研用創新方面,將發揮積極示范作用。
瞄準科技前沿,提升創新能力
一小包稀松平常的鈷鉻合金粉末,在3D打印機中放上6個小時,就變身成150顆義齒牙冠,再經過烤瓷上釉,就能安裝到患者口中。湖南華曙高科研發的金屬3D打印機已然成為口腔醫療界的“明星”。
3D打印,被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鑰匙”。美、英、德等制造業發達國家,在這一領域具備先發優勢;《中國制造2025》中,將其列為重點發展方向。
湖南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要依托華曙高科等企業,打造增材制造(3D打印)示范基地。
一家成立不到7年的企業——華曙高科,為何被委以如此重任?
“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我們矢志不渝的追求。”華曙高科創始人許小曙介紹,公司在2012年即研制出可打印高分子材料的打印設備和相應的打印材料。此后兩年,公司并沒有急于走向市場,而是瞄準行業頂尖技術,專注創新研發。
通過整合尖端資源、設立國際合作平臺,經歷引進、消化、再創新,華曙高科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獲重大突破:推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3D打印機,既可燒結225攝氏度以上的高分子材料,也可打印熔點在3400攝氏度以上的鎢;研發出14種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金屬、陶瓷等3D打印材料;獲得15項國家級發明專利。
在3D打印技術領域,華曙高科由“追隨者”變身“領跑者”,構建起集3D打印設備制造、打印材料生產以及3D打印應用技術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格局,全國首個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也落點于此。
產學研用一體,加快成果轉化
在科技創新中,割裂產學研用的任何一個環節,創新成果只能成為被孤立的亮點。
“歐美3D打印龍頭企業,起步都比我們早。”華曙高科常務副總經理陳勃生分析,過去幾十年,歐美企業高筑門檻,把3D打印技術視作“獨門絕技”,科研成果轉化慢,給了后來者趕超的機會。
華曙高科的3D打印技術產業化,起源于一次成功的嘗試。
2014年6月,湘雅醫院在華曙高科支持下,運用3D打印技術,為一名八旬老人成功開展了腹主動脈瘤帶膜支架腔內隔絕術。此舉是3D打印技術在血管外科臨床領域的首次嘗試。
“利用3D打印技術,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血管支架,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性。”負責此次手術的黃建華教授當時預判,3D打印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前景廣闊。
加快成果轉化,華曙高科與國內近百家知名醫院、科研院所、企業聯手,組建隸屬于國家衛計委醫管中心的3D打印醫學應用專家委員會,匯集全國醫學領域的數十名頂尖專家。
當醫院提出需要3D打印技術支持時,相關專家會及時給予指導。華曙高科可預先打印出對應病理模型,以更直觀的方式進行手術演練;在牙齒、盆骨、關節、心臟支架等方面,3D打印工藝可再造符合患者個性化需求的醫用人體組織。例如,要對某一患者進行腫瘤手術時,可通過3D打印技術,將患者腫瘤的大小、長度、形態、角度等關系,以實物模型清晰地展示出來,為治療方案提供直觀展示。
“3D打印醫學應用專家委員會,其實就是一個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黃建華稱,面對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專家團隊共同研發,利用3D打印技術,研發成果直接應用于患者,加速了創新成果的轉化。
目前,3D打印技術被推廣應用到骨科、肝膽、泌尿、腫瘤、口腔、整形、康復等16個專科,被稱為“看得見的精準治療技術”。
面向市場需求,增強創新活力
3D打印技術與醫療領域“結緣”,迸發出蓬勃生機。華曙高科的探索表明,唯有強化需求導向,創新成果才能得到廣泛應用,打造新的產業和經濟增長點。
“只要想得到,就能打印得出。”陳勃生坦言,3D打印技術具有獨特的優勢,應用領域極為廣泛。而廣闊的市場需求,又將反過來推動研發創新,增強創新發展動力。
今年6月,華曙高科牽頭成立長沙增材制造(3D打印)工業技術研究院,把3D打印裝備、材料、軟件、應用等產業鏈上中下游要素融為一體,專注3D打印產業應用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
首批進入平臺的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科院計算所、美國南加州大學、德國巴斯夫集團、荷蘭皇家帝斯曼(DSM)集團等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涵蓋系統開發、新材料研制、先進裝備制造、產品應用等領域。
“只有打破‘小圈子’,打通研發與需求之間的梗阻,整個行業才能得到迅猛擴展。”陳勃生介紹,華曙高科與某汽車企業聯合研發,打印的車用空調系統,與傳統制造方式比,時間上縮短60%,成本節約90%,尤其是很多復雜性、精細化的工藝,都能通過3D打印技術一次成型且簡便快捷。
研發與需求融合產生的示范作用,將3D打印技術在制造業領域快捷推廣。華曙高科已將3D打印技術產業化觸角延伸到汽車、軍工、航空航天、機械制造、建筑、地產、動漫、玩具等眾多行業。
通過需求拉動,創新更具活力。3D打印技術又開始與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進行融合、創新,其成果將被更加廣泛地應用于眾多生產和研發環節。
■對話
產學研用一體,加速科研成果轉化
——對話省經信委總經濟師熊琛
湖南日報記者 李偉鋒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我省要加快構建創新鏈條有機銜接、科技文化與經濟發展高度融合的創新新格局,打造產學研用一體化產業聯盟,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多年來,湖南科研成果數量不少,但許多成果沒有走出實驗室,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成了明顯“短板”。根據省黨代會提出的目標,未來5年,湖南如何拉長這塊“短板”,構建新的經濟增長點?走產學研用一體化之路,將是科研成果快速有效轉化的捷徑。圍繞這一主題,記者最近對話省經信委總經濟師熊琛。
湖南工業創新基礎怎樣
熊琛:湖南工業創新基礎不弱,但企業創新存在不足。
說基礎不弱,有數據為證。至2015年,全省工業領域擁有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4家,認定數量居全國前列。目前我省已基本建立起以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為龍頭,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的全省工業企業技術創新體系。
而企業創新的不足,突出表現為: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產業共性技術供給不足;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還不完善;產品檔次不高,國內外知名品牌不多;制約企業技術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存在。
如何推進產學研用一體化
熊琛: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產學研用脫節是重要原因。科研院所看重成果,企業看重盈利,科研院所有大把的專利,許多企業對此卻“不感興趣”,導致不少科研成果束之高閣。
如果走產學研用一體化之路,形成了一種好的體制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在高校建立實驗室、高校在企業建立研究院,以重點骨干企業為龍頭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從科研項目立項時起,就讓企業主導和參與創新,科研成果優先轉化,參與創新的企業成為“中試車間”,成果轉化從實驗室到車間就能無縫對接,將大大加快轉化的速度和效率。
從全省來看,今后要在兩方面著力:一要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把科技創新的重點落到產業發展上,使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的主體。二是要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建立起財政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
創新活動如何更好地面向市場
熊琛:落實落細此次省黨代會的部署,大力推進“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無論是建設經濟強省,還是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無疑都需要落實到產業發展上,落實到具體產品上。
未來5年,湖南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向市場大力推進產品創新,形成一大批高技術、高質量、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產品。在技術,質量,品牌等方面加強創新,積極拓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智能化制造,提高中高端產品有效供給能力,推動湖南制造向湖南創造轉變、湖南產品向湖南品牌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