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童斌、實習記者楊瀟報道:重慶市統計局2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6年重慶市經濟運行情況。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秦瑤在會上發布,2016年,重慶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558.76億元,比上年增長10.7%,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五大功能區協調發展
據秦瑤介紹,去年,重慶市農業經濟整體平穩;工業經濟穩定增長,“6+1”支柱行業中,汽車、電子、裝備、化醫、材料、消費品和能源等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11.3%、24%、11.2%、7.7%、6.4%、8.5%和0.6%。去年,重慶筆電產量佔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手機產量佔全國產量15%,汽車產量佔全國產量八分之一。去年,重慶電子和汽車兩大產業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55%。從企業效益來看,去年1-11月,重慶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1.4%。
2016年,重慶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1%。其中,國有資產投資增長3.4%,民間投資增長11%,佔全部投資比重的51%;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0.7%,商品房新開工面積下降16.1%。此外,去年重慶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去年,重慶實現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2%,消費需求穩中有升。
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9.3%、11.4%、11%、10.6%和10.2%,實現全市總體協調發展。
隨着重慶市五大功能區發展戰略持續推進和深化拓展,重慶五大功能區域各自功能逐漸凸顯。去年。重慶都市功能核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和10.6%,第三產業增加值遠高出第二產業,符合其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功能要求。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速,符合其作為重慶工業化、城鎮化主戰場的功能定位。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第三產增加值分別為9.7%、10%,實現了消費增長和發展服務業的目標,充分體現生態涵養、生態保護功能,百姓收入增長,消費能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