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號角嘹亮 醴陵產業突圍勢如破竹

2017-03-06
来源:香港商報

醴陵經濟開發區

  醴陵市,位於湖南省東部,是「一帶一路」交匯點、「湘贛開放合作試驗區」先導區、「湖南東大門」最前沿,屬於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核心區。「三高三鐵」交織成網,滬昆高鐵在此設站,順暢融入「長沙半小時經濟圈」「廣州2小時經濟圈」「上海4小時經濟圈」。

  醴陵發展史,就是一部產業振興史。醴陵這方熱土,總是與奇跡相伴相隨。自東漢置縣以來的2000多年發展歷程中,醴陵帶給人類的驚喜不同凡響,創造的產業文明舉世矚目。

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雙禽瓶」。

  古代,「醴陵制造」就聲名遠播,釀制的「烏程」酒,晉朝被選為貢酒,有「國酒」之美稱。近代,獨創的釉下五彩瓷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峰」。燒制的「扁豆雙禽瓶」成為中國文化的象徵符號,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市有「醴陵陶瓷」「醴陵花砲」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6個,中國馳名商標14個,省級著名商標或名牌產品59個。

  醴陵得地利之便,領風氣之先,孕育了良好的產業基礎。醴陵陶瓷生產始於東漢,興於宋元,盛於清末,已有2000餘年歷史。花砲生產始於唐初,已有1300餘年歷史,今日之醴陵陶瓷已形成日用瓷、電瓷、工藝瓷、工業陶瓷、新型陶瓷五大系列4000多個品種,電瓷產量占全球的28%,日用瓷產量占全球的10.8%。花砲有14大類4000多個品種,占國際市場份額10%左右。

  2017年2月,召開的醴陵市三級干部會議暨產業突圍戰動員大會上,該市以市委一號文件的形式出台了《關於加快產業突圍的實施意見》,重磅推出「四個十條」政策,為企業送上新年政策「大紅包」,扶持產業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吹響產業突圍冲鋒號。香港商報記者 唐勇平 齊寧

  運籌帷幄 繪就產業突圍藍圖

市委書記胡湘之在調研

  醴陵因產業而生,因產業而興。在新的機遇面前,醴陵產業如何重振雄風?答案只有一個: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這個核心,不斷推動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讓企業成為產業發展的主力軍,讓園區成為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引導產業走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產業發展是我們最大的主題,是決勝未來的命根子。」醴陵市委書記胡湘之表示,要把最主要的精力、最得力的干部、最管用的措施放在抓產業上,產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產業的重心在工業。堅持工業主導地位不動搖,突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發展陶瓷、花炮、玻璃、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力爭到2020年陶瓷產值達1000億元,花砲產值達300億元,培育一批新興支柱產業。

  工業的重心在園區。醴陵市瞄準100平方公里、1000億產值和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目標,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的原則,大力實施園區升級戰略,加快「一區一城一園」統籌發展。舉全市之力建設中國陶瓷谷,確保年內14平方公里成勢、1平方公里核心區成形。堅持「園中園」發展模式,抓好創新創業園、總部經濟園、物流產業園等子園的規劃建設,打造名副其實的特色園區。

  園區的重心在項目。落實「三個一批」,即包裝儲備一批,洽談落地一批,投資建設一批。布局的224個項目要加快建設,年內完成投資200億元以上。強化「三個帶頭」。帶頭招商,帶頭讓利,帶頭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主動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主動與企業家交朋友。做到「三個確保」。確保所有重點招商項目尽快履約,確保所有新建重點項目全部開工,確保所有重點續建項目如期竣工投產。

  為此,醴陵通過制定實施一系列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引領產業突圍升級。力爭到2020年,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5%左右,達到500億元;第三產業比重達3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占GDP比重達3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120家以上;打造1000億陶瓷產業集群、300億花砲產業集群、1000億產業園區。

  出奇制勝 引領產業突圍升級

  如何確保產業全面突圍升級?政策支持最實在。在醴陵市委一號文件中,全面升級政策紅利,推出「四個十條」政策大禮包:促進經開區招商引資的十條政策、促進陶瓷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促進花砲產業發展的十條政策、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十條政策。「四個十條」,為企業降低成本、科技創新、人才引進、市場開拓、平台打造、招商引資等提供出奇制勝好政策,為企業加速發展和不斷成長,注入強勁動力。

醴陵拿出732萬元重獎156家企業

  醴陵將建立10億元以上規模的產業發展基金,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實體經濟,助推產業發展。為鼓勵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轉型升級,在當天的產業突圍戰動員大會上,醴陵拿出732.1萬元重獎156家企業,兌現「工業強市十條政策」獎勵。設立1億元的經開區產業扶持資金,市產業發展基金每年安排陶瓷產業發展專項基金5億元以上、花砲產業專項基金3億元以上。對服飾、旅游、防水材料等產業的扶持政策和重大招商項目,通過「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對投資規模達到1億元以上,投資地點不在經開區「一區一園一地」範圍內的工業企業,比照經開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執行。同時,統籌財政專項資金,采取以獎代投、貸款貼息、有償使用、投資參股等方式,破解土地要素、金融保障、人力資源、平台支撐等重點難題。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路在何方?這是困擾醴陵實業界人士的難題。目前,給全世界人民造「吃飯碗」的陶瓷產業和帶來歡樂時光的烟花產業,仍是醴陵不可替代的經濟支柱。這兩大產業也不可避免地面臨成本、人才、科技、品牌推廣、環保及安全生產等諸多方面的制約或壓力。新環境下,如何實現傳統產業的脫胎換骨,成為決定全市經濟未來發展方向的關鍵。在切換動能中,背負著光榮傳統的醴陵傳統產業正鏗鏘落子,在蛻變中醞釀全面突圍。

  陶瓷產業突圍,文化打造與品牌推廣先行。自從陶瓷藝術城橫空出世驚豔四方、首屆瓷博會打響「瓷彩天下」品牌以來,醴陵陶瓷品牌和文化推廣戰略漸入佳境,「端午樂三天」、「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活動,進一步提升醴陵和醴陵陶瓷的美譽。未來,眾多的陶瓷企業將藉助中國陶瓷谷的平台,更好宣傳推廣品牌,提升整體影響力。

  傳統產業強筋壯骨,新興產業來勢喜人。時至今日,在醴陵這塊投資熱土上,傾情提供支持和服務的政府部門,數以千計的活躍市場主體、數以萬計的創新創業者,以及數不勝數行銷海內外的「醴陵制造」,共同構築起蓬勃發展的醴陵產業全景圖。2016年醴陵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80.8億元,增長8.5%;財政總收入50.05億元,增長11.1%。醴陵經濟一路冲關奪隘,產業發展貢獻功不可沒。

  項目支撐 助力經濟突圍進位

醴陵瓷谷

  產業突圍,項目是支撐。2017年,醴陵將堅持以大項目為支撐,以項目投產達效助推產業發展,以中國陶瓷谷、淥江新城、「瓷城古韻」、「醴北人家」四個百億工程為重點,突出抓好242個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實現年度項目投資202.8億元。

  3月2日,春光明媚,在醴陵陶瓷會展館工地建設現場,塔吊林立,車輛穿梭,一片火熱的建設場景。目前,該展館正在進行室內裝修,預計今年7月竣工,9月投入使用。通過加快推進陶瓷會展館、「1915」國際陶瓷文化特色街區等20餘個核心項目建設,醴陵將打造集「產、創、展、商、游」於一體的陶瓷產業集中展示體驗區——「中國陶瓷谷」。

  與此同時,醴陵還將著力抓好華聯日用陶瓷智能制造升級改造、升華科技擴能、節能環保型智能配電網設備等126個產業項目建設。大力招商引資,著力招大引強,爭取萬達、沃爾瑪、紅星美凱龍、恆大等知名企業入駐醴陵。每年重點策劃包裝1個30億、2個20億、3個10億項目,每個鎮(街道)每年力爭引進1個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或5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建立高水平招商引資專業團隊,引進專業招商中介機構,完善高端重大項目引進決策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和獎勵制度。深入開展「三鄉大行動」,引領精英回流,發展回歸經濟。精心包裝策劃一批項目,以入選「國家級全域旅游示範區」創建名單為契機,啟動李立三故居、陳明仁故居修繕改造,完成淥江書院陳列布展并對外開放;規劃建設陶瓷小鎮、丹楓小鎮、玄武小鎮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鎮。

  產業突圍吹響號角,工業強市再啟新程。2016年,醴陵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位列全國百強第73位,較上年上升9位。工業經濟實力位列全國百強第93位,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經濟發展的「質」與「量」顯著提升。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