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中國供給側改革之佛山實踐

2017-03-08
来源:香港商报

  

  佛山是中國的制造業大市,也是一座以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為主的城市,民營經濟發展活躍,工業門類齊全,傳統產業占比較高,產業集群優勢明顯。2016年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30億元,增長8.3%,排名全國第15位、全省第3位。國家賦予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顯示出佛山巨大的改革和發展潛力。在5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這與佛山深入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市」建設,以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戰略目標,堅定不移走實體經濟之路,堅定以提高供給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的目標不謀而合。香港商報記者胡嘯原

  發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碩果

  據了解,自2015年底中央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后,佛山市率先在廣東省出臺了《佛山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及五個行動計劃,全力打好「三去一降一補」攻堅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介紹,2016年,佛山市「僵尸企業」出清106戶,完成年度任務的104.95%;凈去化商品房庫存476.33萬平方米,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全市銀行不良貸款率同比下降0.41個百分點,各類金融機構杠桿率持續達到監管要求;全年幫助企業減負284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1.43%;補短板各項計劃推進順利,57項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重大項目平穩推進。

  佛山在供給側改革的一系列舉措得到了中央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央電視臺等央媒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佛山樣本」進行重磅連續報道。

  通過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佛山切實降低了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大力提振了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并切實推動了政府職能轉變。佛山通過每年對企業開展「暖春行動」,推進「放管服」、「一門式一網式」改革等,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了市場、市場主體和社會活力的「加法」「乘法」。

  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探路

  佛山是制造業大市,2016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264億元,制造業在全國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作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試點城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探路。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實體經濟從來都是中國發展的根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使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

  全國人大代表、佛山市委書記、佛山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魯毅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體經濟是佛山經濟主心骨,第二產業占比超60%,報告再次釋放了振興實體經濟的強烈信號,使制造業立市的佛山倍感振奮。

  據悉,佛山正與珠西五市共同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著力提高「佛山制造」的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形成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制造體系,建設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勇當建設「制造強國」的先鋒。

  而佛山推進家電、陶瓷等優勢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根本途徑就是依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美的集團成為全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典範。佛山打造的「眾陶聯」產業平臺,通過建立「產業+互聯網+金融資本」合作新模式,提升供應鏈集成服務水平,降低成本近10%。

  通過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佛山的制造業轉型升級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經濟社會也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場」創新發展模式習近平總書記5日下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要靠創新。要突破制約產學研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瓶頸,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都充分活躍起來,使科技成果更快推廣應用、轉移轉化。

  據了解,佛山市結合本土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發展的優勢,提出謀劃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形成「世界科技+佛山制造+全球市場」的創新發展模式。

  佛山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來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通過狠抓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實施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措施,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如2016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71家,總數達1388家,增長93.6%。完成工業技改投資550億,增長42.4%,建成各類綜合孵化器38家。

  據介紹,佛山市十分鼓勵本土企業放眼全球世界,并支持優勢行業企業到海外實施市場開拓、企業併購和開展國際合作,讓佛山制造、佛山品牌更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如美的集團收購德國庫卡和日本東芝,東方精工收購全球領先設備生產商意大利EDF公司。

  佛山還堅持以提高質量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通過引導企業制定高於國家、行業標準的高端技術聯盟標準,擴大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提升佛山制造在品牌、品質等高附加值方面的競爭力。目前,佛山市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94%以上。全市授牌及獲批的「全國知名品牌示範區」7個,中國馳名商標153件,數量均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在去年11月底召開的佛山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佛山市委書記魯毅提出,佛山站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高度,進一步提出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描繪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佛山的創新發展藍圖:到2020年全面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到2025年制造業創新能力基本達到世界制造強國中等水平;到2049年,率先建成國內一流制造業創新體系,制造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制造業強國水平。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需要培育更多實體和載體,佛山為此做了大量工作,據了解,2016年佛山市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總數達30家,預計孵化企業295家,成果轉化和技術服務收入累計345.14億元,增長33%;佛山市市科技企業孵化器52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14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5家;2016年,佛山市專利申請總量56456件,同比增長41.9%。

  這一串串飄紅的數據,顯示出佛山在構建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促進產業創新發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進步。

  據記者了解,未來佛山將積極進行高企培育,以打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突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和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建設來推動創新發展。

  一方面佛山將積極對接廣州、深圳、港澳等先進地區的創新資源,重點引進高科技企業、優秀科技項目及人才團隊落戶佛山。另一方面,佛山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通過實施產業鏈招商,引進、培育、壯大一批「工作母機」類先進裝備制造業企業。并努力建設佛山智能裝備研究院等一批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推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生產應用「百千萬工程」,加快培育和引進機器人骨干企業。與此同時,佛山還將積極打造成為珠三角「1+1+7」創新發展格局中「7」的「次中心」,力爭佛山高新區在2017年進入全國前35名,2020年末進入全國前20名。大力推進智造、IT、生命健康、星光和制造業創新5個小鎮建設,致力將科技創新小鎮群打造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創新樣本」。

  「工匠精神」助推佛山供給側改革

  「實體經濟」、「工匠精神」與「企業家精神」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門詞匯。這些詞語恰恰就是對佛山最精準的描述。佛山起於制造、興於制造,多年來一直堅守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占全市經濟比重在六成以上。佛山也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沃土。民營經濟深植於此,發展活力強勁,在佛山超過兩萬億的工業總產值中,民營企業對工業增長貢獻率達到八成。可以說,正是雄厚的實體經濟和發達的民營經濟築牢了佛山經濟的基石,讓佛山能夠從容自信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

  佛山在2016年掀起尋找大城工匠熱潮,命名了首批30名「佛山大城工匠」。美的集團黃兵團隊,13年專注於研發能做出更好口感米飯的電飯煲,最終研發出可以與日本產品媲美的電飯煲。

  像黃兵一樣的「工匠」,在佛山還有許多:追求極致的陶藝大師劉澤棉,60年默默無聞工作在斗室之間;格蘭仕集團的微波爐大師黃醒民,兩年間烤了6000多隻雞;溢達紡織有限公司何小東,攻克8個世界難關、紡出全球最細紗線……

  為推動佛山涌現出更多「匠人」,佛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動佛山制造的工匠基因,在新時期煥發出新活力。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曾多次表示,「制造業是佛山的「根」,匠心是佛山制造業的「魂」。」佛山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工匠精神為堅挺脊梁,走「以質取勝、標準引領、品牌帶動」的發展道路。在經濟新常態下,佛山將高舉「工匠精神」大旗,加快推進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和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建設,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