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深度报道

興工旺商邁大步 轉型升級拓新程——湖南省邵東縣經濟社會發展側記

2017-03-11
来源:香港商报网

 

  邵東位於湖南省邵陽市東郊,別名昭陽,歷史悠久,為全國箱包生產基地、全國最大打火機生產出口基地,擁有「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省民營經濟發展與改革試驗區」、「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區域發展品牌。這里有宋濂溪周子洗墨(周敦頤)的九龍嶺,神秘傳奇;這里有昭陽候城遺址、清代建築群蔭家堂等,聞名遐邇……

  在湖南省中部,有一塊美麗富饒的熱土,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湘中腹地,這就是被譽為「百工之鄉、商貿之城」的邵東縣。這個民間資本雄厚的商貿縣,堅持「興工旺商、轉型發展」的戰略,著力補齊短板,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自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以項目建設總攬發展全局,以改善民生凝聚發展力量,以改革創新釋放發展活力,加快建設創新富裕宜居邵東,實現了各項經濟指標逆勢上揚、全線飄紅,呈現出經濟發展提速增效、城鄉面貌改觀增色、人民群眾收入增加、發展后勁持續增強的良好態勢。香港商報記者 趙啟東 劉洗涌 通訊員 劉永格 鄧星照 曾曉風

  組合出拳 特色產業協調發展

  邵東轄4鄉18鎮1場3街道,320國道、S315省道、潭邵高速、衡邵高速、婁邵鐵路、洛湛鐵路和懷邵衡鐵路穿境而過。一直以來,該縣堅持在發展中做大、在培育中升級,特色產業主要指標顯著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以特色產業協調發展為支撐,邵東主要指標顯著提升,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財政總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十二五」開局年到「十三五」開局年,年均增長分別為10.67%、15.8%、17.4%;二、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83.9%,高新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1.6%。

  201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1.1億元,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41.0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0.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3億元,被評為全省全面小康經濟強縣十單位之一。

  隨著特色產業強勢推進,形成系列邵東品牌。「邵東流澤玉竹」榮獲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功創建全省中藥材種植基地示範縣;新型工業化工作連續八年獲全省先進、全市第一,成功爭取了全省特色制造產業重點縣;真鄉風電併網發電,德沃普電力、興德縫制建成投產,成功引進海南海藥公司,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商貿物流轉型升級態勢良好,國際商貿城、星沙物流園推進建設,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得益於特色產業輻射,園區集聚效益也越來越明顯。

  園區規模工業增加值占比達到70%;生態產業園完成7.8平方公里新型工業區控制性詳規編制,建成園區道路25條,路網框架基本形成,一座宜工、宜商、宜居的生態新城初具雛形;宋家塘管理區加快融城步伐,金龍大橋飛架南北,碧桂園強勢入駐,商住、工貿產業日趨成熟;邵東湘商產業園被評為「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資價值的園區」,建成標準化廠房78萬平方米,入園企業115家;黑田鋪、廉橋、仙槎橋等工業園區正在抓緊建設。

  2016年以來,該縣紮實開展重點項目建設「百日大會戰」和「春雷行動」,170多個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已投資近200億元。

  百花競放 城鄉品質加速升級

  徜徉在邵東縣城,寬敞筆直的城區道路,優雅別致的住宅小區,鱗次櫛比的商業街區,景色宜人的生態公園……這一切,讓人們切實感受到了這座歷史古城撲面而來的新氣象。

  該縣堅持城鄉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并重,城鄉品質不斷提升。城市建設加快推進:老城改造與新城開發同步建設,形成了「五橫五縱」骨干路網;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9.2%,被評為「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示範縣」。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啟動勝利街改造,關閉城關農貿市場,老城區「髒、亂、差」問題完全破解;大力推進城市道路升級改造,城市主干道路改造基本完成;加快公共休閒設施建設,桐江風光帶已開工,鄧家嶺公園、昭陽人工湖、衡寶路市政廣場已完成設計招標;不斷完善市政配套設施,縣城第二水源、污水處理廠二期投入使用,縣城天然氣通氣3800戶;省級衛生縣城通過復檢,創建了市級文明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和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正有序推進;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的成效,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廉橋鎮、團山鎮、佘田橋鎮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鎮」,廉橋鎮被確定為全國特色小鎮、全省第一批產鎮融合示範鎮,并正式命名為「中藥小鎮」,佘湖山、大雲山獲評省級風景名勝區,堡面前鄉大羊村獲評「全國美麗鄉村和特色景觀旅游名村」。

  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全縣煙花生產企業、煤礦、石膏礦整體退出,非法洗滌、小電鍍、土瓦窯等環境污染企業全面關閉;推進流域治理,加強水源監測,大力實施安全飲水工程,飲用水品質明顯提高;積極開展人工造林,全面實施封山育林,強化林地和濕地保護,森林覆蓋率提高到現在的38.2%。

  深化改革 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作為湖南中西部地區經濟第一強縣,邵東經濟社會的發展軌跡一直為人們所關注。該縣堅持在改革中創新、在開放中發展,發展動力和活力更加強勁。

  從嚴治黨正本清源。該縣全面加強黨的建設,自覺接受各方監督,充分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紮實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專題教育,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制度,健全完善政府系統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審計監督,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財政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醫療體制改革、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等九大類126項重點改革任務穩步推進;率先推行「三集中、三到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政府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制度,權力事項從4216項減少至1723項,公布縣政府工作部門及相關機構各項職責1796項;合鄉併村、國有林場體制改革、國有集體企業改制、農村電網體制改革全面完成;金融及投融資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組建了邵東農商銀行,引進了廣發銀行、長沙銀行,成功發行10億元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建設專項債券。科學創新驅動發展。

  深化與東南亞、歐美等地的經貿合作,依託邵商優勢資源,大力拓展對外貿易,全縣自營進出口企業達到233家,自營進出口總額達5.67億美元,居全省縣級第三;注重科學創新驅動發展,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成功創建全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知識產權百強示範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全省科技成果轉化示範縣,全縣共創建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61件。2016年度已成功申報工業實用科技專利415件,同比增加37%,在全省中西部地區排名第一,在全國知識產權示範縣中排名第十九位。

  民生至上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邵東總面積1768平方千米,總人口133.55萬人,「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民生」二字,千鈞之重。該縣從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出發,從解決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努力讓全縣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居民收入顯著增加,全面小康基本達標。新增城鎮就業2.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4萬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1%範圍內;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到24305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15200元,年均分別增長9.9%、14.7%;投入22.4億元資金,完成重點民生實事項目92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達到88%。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計生等社會事業均取得了新的進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面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綜治民調位居全省前列,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先后實施了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光伏扶貧、電商扶貧等十大脫貧攻堅工程,6381戶農村貧困戶危房改造全力推進,2.3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社會保障擴面提標,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全覆蓋,城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線分別提高到330元/月、165元/月,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220元/月;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紮實開展,國家安全和人民防空事業得到加強。

  此外,移民、史志、檔案、氣象、應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郵政通訊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和文聯、殘聯、社科聯、科協、紅十字會等群團、社團組織作用進一步發揮。一幅幅畫面,一組組數據,生動而真實地體現出邵東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中共邵東縣委書記沈志定表示,下一步,邵東縣將圍繞建設「三個邵東」、打造「三張名片」,大力實施「興工旺商、轉型升級」戰略,補齊「四塊短板」,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縣域綜合實力挺進全省十強。縣長周玉凡認為,要立足目前,統籌推進各項工作,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經濟運行調度、城市綜合整治、財稅均衡入庫、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社會綜治等七項工作。

  做優環境 鄉情招商湘商回流

  面對如何持續發展的難題,邵東縣一方面從嚴治黨,著力清正廉明的干部隊伍;另一方面,秉著「興工旺商、轉型發展」戰略致力凈化園區環境,打出「鄉情」、「政策」兩張牌,完善設施虛位以待、真情招商廣攬客商,力推園區工業經濟大發展。2016年10月,中共邵東縣委、邵東縣人民政府組團先后赴廣州、杭州主辦「鄉情招商推介會」,一批長期在外打拼的湘商紛紛選擇回鄉創業,落戶「邵東湘商產業園」。

  迄今,該縣已成功簽訂意向協議21個項目,簽約資金達28.3億元。除了「鄉情招商」,該縣還從「政策護駕」入手,以一系列舉措優化招商環境,精心孵化湘商產業園,為回流湘商提供過硬服務:園區工業土地按不到成本價四分之一標準、即每畝10萬元的低價提供;對購買「湘商產業園」標準化廠房的企業應繳的契稅按4%先徵后全額返回獎勵企業或個人,兩年內返回各類稅費達3.8億元;對於租房企業,按年租金20-25元每平米的標準連續補貼3年;銀行對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和入園企業與財政存款掛鉤實行按揭貸款,標準化廠房按銀行貨款的30%配比財政性存款,企業按銀行貨款的20%配比財政性存款。剛性十足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配套設施建設和矛盾調處力度,以及「保姆式」全程跟蹤服務,「邵東湘商產業園」發展快馬加鞭、日趨紅火。

  規劃面積達2.6平方公里的湘商產業園已開工建設標準化廠房113萬平方米,主體竣工78萬平方米,投產企業22個,投產面積30萬平米,完成投資18.3億元。園區正式簽約企業115家,22家企業入園,箱包、服裝、太陽能、自動化設備等產業紛紛投產,回流「湘商」占到其中的60%。隆源中小企業創業中心,是邵東「湘商產業園」4個標準化工業園區建設速度最快、招商力度最大的園區,由泰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獨資興建。2014年啟動,以工業地產模式開發建設,兩年內建成標準化廠房20萬平米,主體竣工13萬平米,簽約企業28個、投產12個。

  通過投資人劉純鷹的引導與扶植,所有入園企業均搭載泰國湖南商會的海外商貿平臺,經營外貿加工,成為邵東新興的外向型工業經濟體和「政府主導、湘商發力」工業園區建設的成功標本。

  「東風浩蕩滿眼春,萬里征程催人急。」今天的邵東,勁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春風。中共邵東縣委、邵東縣人民政府帶領133萬邵東人民,不忘初心、闊步前行,正以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為建設創新富裕宜居邵東,譜寫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程向明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