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河村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側記

2017-05-19
来源:江西日报

  早鶯爭暖樹 春水起微瀾

  ——易家河村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側記

  吳曙光 本報記者 練 煉 何深寶

  永修縣柘林鎮易家河村的集體林場——九一林場,2007年林改后,200多畝山林分給了60多戶村民。然而,一些村民為了眼前利益,砍樹賣錢,使得過去郁郁蔥蔥的林場,幾乎變成荒山。

  面對這種情況,易家河村集體所有的投資公司——易家河村實業有限公司今年初與這60多戶村民簽訂了為期30年的租賃合同,在九一林場種植柑橘,村民以土地入股,占30%的股份;易家河村實業有限公司負責投資、管理和經營,占70%的股份。

  5月15日,記者在九一林場看到,挖掘機正在開墾荒山,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易家河村黨委書記李智說:“我們已經培育了柑橘苗,今年就能在九一林場栽種柑橘。3年后柑橘就會有收益,60多戶村民每年收益至少是現在的3倍。”

  成立村級投資公司,搭建發展集體經濟平臺

  易家河村地處永修縣西北部,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村。過去,該村以柑橘為主導產業,產值7300萬元。近年來,隨著廬山西海風景區的快速發展,該村“借梯上樓”,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許多村民吃上了“旅游飯”。去年,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2億多元,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村民富裕了,但該村的集體經濟去年不到10萬元,非常薄弱,沒有錢建設基礎設施和從事公益事業。“我們村過去沒有一家集體企業,僅靠村部辦公樓、店鋪以及山塘水庫的租金作為村集體的經濟收入。想為村民多辦好事、多辦實事,卻苦于沒有資金,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呀!”李智頗有感觸地說。

  在缺乏資源、資產和資金的情況下,如何發展村集體經濟呢?該村借鑒外地成功經驗,于去年11月在該村成立了九江市首家村級投資公司——易家河村實業有限公司,搭建發展集體經濟的平臺。

  該公司是一家全民所有的集體企業,在村黨委的領導下,以“村投企業村民辦、民主自治為村民”的管理理念,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做大村集體經濟“蛋糕”,讓村集體有錢為村民辦好事、辦實事。

  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興村又富民

  易家河村有農民專業合作社20多家,80%以上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同時有投資百萬元以上的農家樂餐館和旅館40多家,但大家互相競爭,各自注冊商標,知名度不高。為此,該村以易家河村實業有限公司為龍頭,指導村民組建合作組織聯盟,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又幫助村民致富。

  為此,易家河村實業有限公司設立了基建工程部、勞務服務部、投資管理部、公益建設部和文化拓展部,依托當地優質農產品和廬山西海風景區的旅游資源優勢,做好“農旅結合、體旅結合、文旅結合”文章。同時,租賃村民閑置或利用率不高的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建設休閑農業示范園;重組資源,進一步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整合品牌,柑橘統一使用“易家河”商標,實行線上線下銷售,唱響“易家河”品牌;建設游客接待中心,提高餐館和旅館的服務水平;對富余勞動力進行技能培訓,然后統一輸送到周邊企業就業,增加村民收入。

  目前,該公司正在實施的項目有3個,其中投資340萬元的民宿服務中心項目,已落實資金100萬元,正在平整土地,今年底建筑主體工程可完工。計劃實施的項目有5個,其中柑橘產業園項目已經與村民簽訂了協議,面積約200畝,分期開發,計劃今年6月動工。

  思路一變天地寬。易家河村成立投資公司,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取得了明顯成效。村民興奮地說:“這是一條興村富民之路。”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