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鄂州。
湖北日報訊 2011年,省委、省政府確定鄂州市為全省綜合改革示范區。從此,鄂州全面進入“改革新時代”——經濟體制、行政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文化體制、黨建等領域改革風生水起,大開大合,不斷向縱深推進。
近年來,鄂州共實施了260多項改革,其中落實中央、省統一部署改革項目112項,承擔國家、省試點項目50余項,自主謀劃實施重大改革項目104項。
改革漸次開花,在綜合改革、項目建設、民生保障、城鄉一體化等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有的走在了全省、全國前列,改革的“鄂州方案”已凸顯力度。
2015年,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考評Ⅱ類地區中排名第二;
2016年,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考評Ⅱ類地區中排名第一。
舉辦科技投融資路演,吸引全國73家創投機構關注。
經濟體制改革加深推進 釋放發展新動能
推進供給側改革添后勁。鄂州市致力于“退黑進綠”,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出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等系列方案。開展鋼鐵行業綜合整治,推進水泥企業兼并重組,全部關停并拆除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鋼電爐等鋼鐵落后生產設備;全面淘汰水泥企業直徑3.0米以下的磨機;對66家“僵尸企業”依法穩妥實現市場出清;房產去庫存周期為6.8個月,處于合理空間;非金融企業杠桿率低于全國、全省水平。深入實施16條有效舉措,著力補齊民生和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創新科技體制促轉型。出臺《關于加快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設立5億元科創引導基金,推出“股權+債權”“領投+跟投”等系列科技合作機制,該市共投資PET-CT、鈣鈦礦等11個前沿科技創新項目,總投資達2.8億元。舉辦科技項目投融資路演活動,30家創新型科技企業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73家基金投資機構的關注,28家企業與50多家基金投資洽談合作意向。踐行服務型政府理念,對科技企業推行“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提款機”“寄宿生”模式,成功引進華科大鄂州工研院、武漢愛民李時珍研究院、中國地質大學鄂州工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創新主體,建立科學技術研發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成功轉化全數字PET-CT等科技項目100多項,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幅居全省前列。僅2016年市校合作對接項目99個。目前,市校合作項目累計達146個。
改革財政投入機制引活水。建立產業引導基金代替傳統的財政補貼,發起成立30億元的中經盛世創新投資基金以及各類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籌建200億元的航空產業發展基金。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運營工作力度加大,辦公用房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區街國有資產管理運營改革扎實推進,鄂州市昌達公司累計融資1.7億元。突破投融資瓶頸制約,2016年該市累計推介PPP項目26個,總投資1012.02億元。
改革城鄉統籌體制推協調。推進梁子湖區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全國試點,梁子湖區經營權貸款金額達1829萬元,“五權”抵押融資貸款累計金額達3.47億元,建設用地掛鉤指標交易額累計達10.04億元。該市土地流轉率達42.6%,位居全省前列。推進華容區電子商務進農村全省改革試點,搭建“淘鄂州”電商服務平臺,已建成鄉鎮和村級電商網點113個。創新生態農業經營機制,出臺《進一步加快生態農業發展的意見》,生態農業基地總數達到413個。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已完成123個村連片環境整治,4個鄉鎮獲評“全國環境優美鄉鎮”,57個村獲“省級生態村”“全國綠色示范村”稱號。
改革服務業發展機制提質效。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鄂州市服務業提質升級工作方案》,鼓勵發展現代物流、旅游健康等服務業態。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集聚了唯品會、亞馬遜、蘇寧云商等電商龍頭企業30余家,成為中部規模第一的電子商務基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領跑全省。鄂州市新興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4%,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30.1%。隨著國家航空物流樞紐等重點項目落戶,鄂州正在由工業“小巨人”向覆蓋全國輻射全球的電商和航空物流樞紐的“大網絡”的轉變。
農村污水處理站,率先實現農村垃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覆蓋。
行政體制改革加緊完善 優化服務新環境
持續簡政放權。制定“八張清單”管權力,由最早的1張“行政許可事項清單”擴展到“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清單、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收費目錄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8張清單。目前,市級保留行政審批事項為219項,保留行政權力事項2100項,責任事項3847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53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34項,全部取消涉及行政審批項目的24項行政性收費,實施企業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51項。
優化服務平臺。建立和完善實體辦事大廳、網上辦事大廳兩個政務服務平臺,推進“網上網下一體化”模式。完善《鄂州市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建設鄂州市網上審批系統(包含電子監察管理系統),市區兩級200余項行政審批和500多項公共服務事項全部進駐網上運行,70%以上事項可網上一站式辦理。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及電子營業執照試點,在全省率先完成工商注冊登記制度改革,推行工商登記注冊業務“同城通辦”“局所通辦”。2016年,鄂州市市場主體、電子商務企業、科學研究及技術服務類企業同比增長37.97%、65.71%、230%。
加強監管創新。著力推進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在商務、城管、文化市場等領域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44家市直單位制定了實施細則。在省內首家采用PPP模式進行公共資源交易電子化平臺建設,打造該市規范統一的“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監管”平臺,著力推動“四全”(系統全完善、領域全覆蓋、監管全到位、數據全分析)。
社會體制改革加強保障 構建共享新格局
完善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創新構建“1+N”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不斷延伸涵蓋范圍,進一步推進了物業管理、農村承包土地經營和集體產權改革等重點領域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創新。市直專業調處平臺受理各類社會矛盾糾紛1536起,調結1468起,成功率達到96%。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完善城鄉社會救助標準與社會經濟增長、物價指數和最低工資標準聯動增長機制,將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550元/月和400元/月。實施特殊困難群體兜底保障制度,為五類特困群體提供五項兜底保障,全面構建多層次、立體式的兜底保障網。實行公眾保險“政府買單”,為全體居民購買意外傷亡事故“政府救助綜合險”,截至目前保險公司共受理案件40件,已結案39件,賠付保險救助金491.56萬元。2016年用于發放各類救助資金達6.1億元。
同步推進被征地農民市民化。出臺《被征地農民市民化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在梧桐湖新區推進被征地農民市民化改革試點。著力推進改革集成、關系重構,圍繞被征地農民就近就地市民化這條主線,以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社會保障創新、撤村并居和戶籍改革等四項改革為核心,有效破解土地開發利用和農民長遠發展難題,重構了被征地農民與農村、城鎮間的經濟社會關系,為從更大范圍整體推進被征地農民就近就地市民化、服務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積累了實踐經驗。
創新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意見》,被征地農民最低養老保險待遇由255元/月提高到當前的420元/月,最高可達740元/月,鄂州市12萬被征地農民受益。推進分級診療改革,通過政府購買方式300多名全科醫生入校培訓,遠程醫療信息化建設方案和公立醫院藥品集中采購改革取得進展,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順利通過國務院醫改辦評價組復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穩步推進,該市獲評全省創業先進城市。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探索 開辟綠色發展新路徑
開展自然資源資產改革試點。作為全省唯一全域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的地級市,鄂州市自加壓力,將土地、林木、水資源“三個賬戶八張表”編制延伸至村級,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現市區鄉鎮全覆蓋。出臺黨政領導干部保護生態環境行為規范、損害自然資源違法行為舉報辦法等制度文件10余個,設立50萬元生態環境損害舉報獎勵基金。
建立退垸還湖生態治理新機制。鄂州市委、市政府以改革思維提出生態防汛舉措,該市還湖民垸共19個,面積9.88萬畝。按照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引領,制定《梁子湖水系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大力實施水系連通、生態補水等生態治理修復工程。
構建“三全”環境整治制度。堅持全域規劃、市場導向、社會參與的改革思路,率先在全省建成全域覆蓋、城鄉一體的垃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體系。2016年5月,全省推進城鄉污水統籌治理現場會在鄂州召開。
黨建制度改革加大力度 提升黨建新水平
推進人大立法改革和政協工作機制創新。鄂州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鄂州市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將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鄂州市政協圍繞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決定》,修訂《中國人民政協會議鄂州市委員會主席會議工作規則》等議事規則,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進一步完善。
推進紀檢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各級紀委領導班子后備人選庫;制定區紀委向市紀委報告線索處置和執紀審查情況的辦法;出臺了市紀委派駐機構建設意見和改革工作方案,鄂州市派駐(出)機構17家,全面覆蓋76家市一級黨和國家機關單位。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葛店開發區試行全員聘用制改革。開展首批干部能上能下“六個一批”試點,共調整了20名干部。落實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鄂州市已全面完成職級晉升工作。
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等四項改革,完成84名法官、75名檢察官入額,司法主體權力清單、法官辦案責任制規定等相關制度相繼制定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