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黔萬山青年湖村“黨組織+”扶貧模式助農戶脫貧致富

2017-06-28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 黃慶松 報道:6月27日,記者從萬山區組織部門獲悉,近年來,該區以“核心在黨組織,關鍵在激發活力,載體在發展產業,目標在實現脫貧”的總體思路,創新推行了“黨組織+”黨建扶貧模式,實施“入股分紅+村級積累+管理報酬”模式的集體經濟覆蓋工程,實現帶動1000多戶農戶穩定增收脫貧致富。

  銅仁市萬山區青年湖村位於萬山鎮與高樓坪鄉疊交地帶,轄21個村民組,全村人口2200人。近年來,青年湖村投入近20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在湖邊修建了6個觀光亭、硬化村裏的串寨路、修建汙水處理系統,現在全村已有32家農家樂。

  今年62歲的劉洪瓊,是銅仁市萬山區青年湖村黃家寨的村民,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劉洪瓊曾前往深圳務工長達8年。

  2009年年底,劉洪瓊回家過年,聽說村裏打算發展農家樂,他和愛人一合計能行,就把打工賺的10萬元錢拿了出來對房子進行裝修、添置家具廚具。”洪瓊說,同時,為了鼓勵村民發展鄉村旅遊,村裏決定拿出資金,對開業的每家補助2萬元,解決他們前期資金困難,當時開了3個晚上的群眾會,只有4戶報名。

  “國家政策好,幫我們把村子建設好,來吃飯的人更多了。現在,農家樂已小有名氣,每個月純收入在1.4萬元左右。”劉洪瓊高興的對記者說。

  然而,不是所有的村寨都有條件經營民宿、農家樂,為拓寬產業發展渠道,帶動更多村民脫貧致富。自2013年實施“民心黨建”工程以來,萬山區通過強化基層黨組織、以產業發展為突破口,集中發力、聚力攻堅,變“輸血式”扶貧為“滴灌式”扶貧。

  “我們村離萬山老城區只有幾公裏,到銅仁市區也只有30分鍾路程,可以說是銅仁的後花園。2009年以來,青年湖村先後發展了養殖、大棚蔬菜、青棗、葡萄等特色農業,解決了部分老百姓的就業問題。此外,青年湖最大的優勢還在於氣候涼爽,夏天在村裏可以賞荷花、休閑垂釣,這些都是吸引銅仁城區市民前來遊玩的最大優勢。”時任村支書的楊再林向記者介紹說。

  據萬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張勇介紹,萬山區以敖寨鄉中華山村為試點,實施了“622”利益聯結機制。即100萬元扶貧資金作為172戶貧困戶股金,合力發展食用菌產業,將所得利潤60%用於貧困戶、20%用於村集體經濟積累、20%用於合作社管理人員獎勵。

  目前,中華山食用菌基地達1200多畝,已經建立2家公司6家合作社,有8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年產1100萬棒,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利潤 3000多萬元,輻射帶動800多戶農戶增收致富,年均分紅3500元以上。

  此外,萬山正在全區每個鄉鎮至少抓一個示范點,每個村建立一個合作社,引導貧困戶將手中的資源、資金和精准扶貧政策等要素整合起來抱團發展。現已建成高山葡萄1.3萬畝、蜜棗1.2萬畝、香柚2000畝,實現產值2億元,帶動1000多戶農戶穩定增收。

[责任编辑:蒋琳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