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劉學華 實習生 戴明君
石首市桃花山鎮白洋林村,位于湘鄂交界的長江南岸。
這里是桃花山鎮最邊遠的村,也是省級貧困村,位置偏僻、自然資源少,想要脫貧,十分艱難。
2015年,省供銷社扶貧工作隊進駐白洋林村,變化悄然發生。
7月13日,記者來到這里時,新的村民綜合服務中心、新挖堰塘等多個扶貧項目正有序展開。村民說,今年村里貧困戶將全部脫貧。
“一長一短”管長遠
白洋林村貧困戶季淑麗在工作隊幫助下,擁有了3.4畝蝦稻田、20株皺皮柑、40只土雞。“收蝦的販子上個月來過,上半年的錢已經賺到了。”面對記者的來訪,季淑麗高興地盤算著。皺皮柑剛剛種下,3年后也能掛果了。
怎樣才能使貧困戶持續改善生活?
必須要發展產業,管長遠,有后勁。經過考察,工作隊決定幫助貧困戶發展蝦稻聯作、皺皮柑以及散養土雞。“蝦稻、土雞都是短期能見效的,皺皮柑可以成活幾十年,是長期可依靠的財源。一長一短結合,使貧困戶手中至少有兩種致富手段。”工作隊現任隊長張揚說,今年上半年,全村僅小龍蝦就賣上千萬元,貧困戶切切實實受惠。昔日因貧困、疾病而心灰意冷的貧困戶,又看到了希望,干勁十足。“對扶貧工作,省供銷社系統全員參與、公司包組、機關包戶。”張揚說,村里發展蝦稻田近2000畝,果樹上萬株,供銷社還利用自身資源幫助銷售農產品,貧困戶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
從做好水文章尋突破
7月13日,白洋林村一組,一處2萬方容積的堰塘正加緊施工。“等堰塘完工,一組村民增收就有底了。”省供銷社副主任楊杰說。
白洋林村有貧困戶63戶,在冊貧困人口157人,因病致貧占70%以上,尿毒癥、腎病、腎積水等病癥頻繁出現在登記表上。
時任工作隊隊長孔慶豐在村里轉了一圈發現,村民雖然家住長江畔,但是喝不上長江水,平時只能打水喝,水質難保證。
干凈安全飲水,是村民當時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大事,也是各級干部長期以來掛在心頭而又沒條件解決的問題。
找準突破口,工作隊立即將飲水工程,作為2015年頭號工程。
經過3個多月的緊張籌備,當年年底,施工單位正式進場開工,20余天拉通主管,春節前試通水成功。如今村里任何一家,打開水龍頭就有干凈的自來水。
水不僅關系村民健康,也是脫貧資源。工作隊在村里大興水利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整修。一組的新堰塘,就是為了方便貧困戶種稻養蝦專門修建的。
黨員精神煥發想干事
“白洋林村原來是個有名的窮窩子,我當了17年村書記,以前每年就只想弄點經費,維持村里運轉完事。”白洋林村支書蘭仲輝說。全村黨員43個人,以前就“七一”、年終開全體大會時碰個面。
扶貧工作隊的努力,使蘭書記的想法發生了改變。
扶貧工作有時很瑣碎。比如扶持貧困戶種果樹,發放樹苗前必須先點窩子,按挖的窩子數發給苗子,發完苗子后還要清點栽種數和存活數,按栽種苗子數發給肥料。工作隊員經常要到房前屋后、山上嶺下點驗窩子苗子,爬田坡、翻山嶺、鉆草叢,不漏一處一株。
這些事,群眾看在眼里,村干部也深受觸動。
自從工作隊來了之后,看著他們和貧困戶結對子、送溫暖,有人摔跤骨裂都不離開,蘭仲輝他們坐不住了,主動和工作隊一起干起來。
房屋立面見新、基本家當具備、砂石路面通達、水泥曬場普及……一件件實事落到實處,“家里水通、路通、電通,還通了網絡。”貧困戶朱春珍很開心。
兩年過去了,作為脫貧先進,白洋林村的名氣大了起來,村里黨員干部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每月的黨員活動日,大家都熱烈討論怎么帶動村里發展。